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碳汇渔业”挺向深蓝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张新勇

“碳汇渔业”是个新理念,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渔业生产活动,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增殖放流、人工鱼礁以及捕捞业等。

近来这个生态渔业理念开始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落地开花。黄岛区正在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发展生态养殖,探索“碳汇渔业”这种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海洋牧场做加法

不用投放任何饵料,更不用投放任何有可能污染海水环境的药物,在一个人工构筑的类天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鱼儿喜欢在此繁衍生息……这样的人工鱼礁养殖方式不会增加碳,而且养殖的大量贝类藻类,还能够“吃掉”空气中的碳。

青岛鲁海丰集团开发的石岭子人工鱼礁项目从2010年4月开始建设,已完成投资2.2亿元,相继投放大石块、混凝土构件等进行人工造礁,并在深水海域分期发展大型抗风浪网箱养鱼。目前,鱼虾贝藻各类水产品品种大增,碳汇渔业的做法初显成效。

近日,记者跟随鲁海丰的牧鱼人来到黄海内一片200公顷的天然牧场。通过水下摄像资料可以看到,海底深处在由石头、废旧渔船、水泥桩构筑的海洋乐园中,绿色海藻附着其上,海参、鲍鱼、海星各种鱼类贝类嬉戏畅游,一个海洋生态链正在形成。据每天巡视的牧鱼人介绍,3年前,渔民在这边海域已经找不到什么鱼,“半个小时都钓不上条鱼来”,自从下了人工礁石,现在几分钟就能钓上鱼来,而且还有许多稀罕品种。

海洋牧场更重要的作用,不在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在于长远的生态修复和保持功能。贝类生物的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的生长需要消耗很多二氧化碳,是很好的碳汇生物。据统计,海洋生物每年可以捕获和储存870万至1650万吨二氧化碳,几乎抵消了全球运输部门的碳排放量。海洋牧场逐渐形成了从初级藻类到小鱼大鱼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在人工鱼礁的保护下,一方面能够推广生态养殖方法,改变过度捕捞的老办法;另一方面则利用藻类和贝壳类捕获二氧化碳,净化周边环境。

海洋牧场是青岛市黄岛区实施的“蓝岛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鉴于石岭子鱼礁项目的成功经验,在石岭子海域以西,另外一个两万亩的海洋牧场项目已经列入发展计划。

数字化立体养殖做减法

如果说海洋牧场是碳汇渔业中的“加法”,那么数字化深海网箱养殖则是“减法”。该养殖方式使渔业养殖空间布局从浅海拓展到了深海,从人工喂养跨越到利用生态链自然生长,推动了渔业养殖转型升级的革命。

在斋堂岛南有一片3000亩的海域,水下5米处的海带利用光合作用健康生长,水下10米处吊养的鲍鱼则以海带为食,而鲍鱼的排泄物则是最下层附着的海参最好的食物来源。这样的生物链可以有效避免人工喂养,还原3种生物的天然环境,产出纯天然的野生海产品。青岛大禹渔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4月份开始,在这里发展了一种深海网箱立体养殖技术,掀起了上中下三层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的革命。两到三年后这片海域就可以收获野生海参和鲍鱼。

“这是碳汇渔业中最典型的养殖方式,不但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而且海带、鲍鱼和海参作为天然海洋净化器和固碳生物,它们的成长就是对低碳环境最好的贡献。”大禹渔业总经理陈宝华介绍,该项目已被列为2012年的山东省蓝色经济示范项目。此外,在斋堂岛南另有一万亩的立体网箱养殖基地正在筹备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