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美欧日不断加码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全球资金流向发生改变。以短期获利为目的的巨额资金再度涌至新兴市场国家门口,中国正承受着新一轮资本大规模流入的巨大压力。可以肯定的是,大量流入的国际资本中不乏以“套利”为目的的短期资本,其流向尤其值得关注。
金融专家赵庆明说,通过贸易等途径进入的“热钱”仅仅是窝在账面上,以存款、银行理财和机构债券的形式就能稳赚利差和汇差。
某大型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吸储,银行对大笔人民币存款一年期以上利率可上浮10%至存款利率上限。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为0至0.25%,而国内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00%,2个月理财产品利率能达到4.5%,以此计算,资金仅放在银行就至少有3至4个点的收益,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能轻易实现无风险套利。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说,单独区分热钱去向比较困难。但在赚取利差和汇差外,为追求收益最大化,这些资金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更高回报。
刘东亮说,热钱的隐忧是明显的,大量短期资本进入直接干扰了央行对流动性的调节,以及对物价、房价的调控。未来如果国内经济继续放缓,市场认为人民币存在高估,就可能引发热钱逆转撤出。从外因看,如果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或缩小规模,也可能导致热钱回流。
今年以来中国亮丽的出口数据尤其是内地对香港出口“坐火箭”已引发监管层关注。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出台政策抑制短期资本流入。而近期央行时隔17个月重启央票发行,也被认为意在应对热钱流入、回笼市场流动性。
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明建议,应加强资本账户管制,抑制通过贸易领域的资本流入;另一方面,央行应采取措施改变、分化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抑制短期资本流入。
文/新华社记者 安 蓓 王 宇 王培伟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