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地震后,韩国媒体对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韩国《中央日报》特别就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进行了对比,认为中国的抗震救灾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
《中央日报》认为中国政府应对芦山地震速度快、效率高。中国公安部门在震后不到半小时就启动了应急机制,当日下午1时,民政部门的3万顶帐篷、5万套棉被和1万张简易床就筹措到位并调运灾区。晚上9时卫生部即组织好救助医疗队派往灾区。这些措施相比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快了3至10个小时。另外,对遇难者和失踪人数的发布也做到了更新迅速,公开透明。
《中央日报》认为高科技含量也是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报道称,从20日下午开始,无人机、生命探查器、残骸搜索机器人等尖端设备都已经投入对幸存者的搜救。长和宽都仅为80厘米、并可远程操控的无人机有效帮助了人力难以接近地区的搜救工作。武警部队配备的生命探查器可以探知半径为30米的废墟内的生命体。而中国在去年组建完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首次被应用到救灾工作中。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载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芦山地震发生时他恰巧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建筑物的剧烈晃动使他深切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但让他更为震惊的,都江堰市作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当年的痕迹已很难找到,中央政府的集中支援使其完全变成了一座新城。黄院长不无叹服地说,将全国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充分发动起来,只有社会主义体制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