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国家的税收权益
本报记者 崔文苑

“税务人员要有一颗为国征税的平常心。作为反避税人员,我们的信念是:一切为了国家的税收权益,也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税收征纳环境。”张滢是青岛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的一名税务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这位年轻的女税官一路披荆斩棘,为国家挽回数以千万元的税款。

2010年12月的一天,山东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办公楼19层会议室,一场谈判即将举行。

谈判双方为青岛市国税机关和一家在1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的跨国公司,谈判内容是确定该公司青岛子公司向中国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的方案。临近约定的谈判时间,该跨国公司母公司副董事长、全球财务总监、生产总监等一行10人进入会议室。他们随身携带的两个行李箱装满了为此次“交锋”而精心准备的谈判资料。该公司如此多重量级人物齐聚青岛,一方面是为了向中国税务机关说明其母、子公司之间产品定价的合理性,以期否定青岛税务机关认定的子公司存在通过人为压低价格向母公司转移利润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谈判对手施压,靠人多势众从谈判桌上赢得优势。

中方负责谈判的就是青岛市国税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的张滢。下午2时,谈判准时开始。首先提问的是这家跨国公司全球财务总监——一位资深的税务专家、身经百战的谈判高手。他一上来就傲慢地引用《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几个生僻的条目发难。

然而,张滢不仅轻松回答了他的问题,还对其中的内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青岛子公司的情况作了分析。由于准备充分,连对方的反驳点都在张滢的意料之中,她的发言句句击中要害。经过谈判,跨国公司的高管不得不承认青岛子公司存在通过转让定价向母公司转移利润、规避税收的事实。

“我们和避税企业之间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较量,也是意志力和心理上的博弈。”张滢说。

几乎天天与外资企业打交道,而且动辄涉及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税款,张滢坦言曾有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试探她,给出一些很有诱惑的承诺。“但我非常清楚,自己刹那间的松懈,会给国家税款造成巨大的损失。”张滢强调,无论面对的是压力还是诱惑,我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只要退让一步,税款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张滢说,调查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防止国家税收流失,最大限度维护国家权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