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些水泥批文 “变味”了
崔书文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传说。

后来,随着调研的深入,我逐渐相信,这是真事。

在西南的个别地方,新建扩建水泥生产线的批文,有些已经“变味”了。有这样一些人,拿到批文,实际上并不是要建生产线,而是为了提高交易的筹码;建了生产线,也并不真的要生产水泥,而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最开始听说这样的事,是从一家大企业董事长口中。这家企业正在西南地区推进水泥行业联合重组。他遇到的难题是,新冒出来的产能越来越多,有些人拿批文就是为了卖给他。

再听说这样的事,是在“关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对西南地区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充满忧虑,历数了一些怪现象。其中,就有拿到批文能卖好价钱一说。

第三次听说这样的事,是在一家水泥企业调研采访。公司老板很低调,不愿面对镜头、录音笔多说什么。但私下聊天,他打开话匣子,说了一些内幕的事,坦言“有的批文有的生产线就是为了卖给××公司的”。他的这番话,触动了我。我意识到这事很能说明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第四次听说这样的事,是采访当地建材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他对水泥行业政策、生产经营、审批等情况非常了解。他直言,当地新建扩建水泥生产线,存在违规审批、随意审批的情况。有些人拿到批文,就是为了在联合重组的交易中提高筹码。他的一番话,加上之前了解的情况,使我相信,这样的事确实存在。

全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西南地区情形尤烈。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新建水泥生产线严格控制,须报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西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有上新项目的内在动力,这可以理解。拐弯抹角、找些借口新建一些水泥生产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个别地方无视国家规定,违规审批、随意审批,甚至批出“变味”的批文,则出乎我们的意料。这种状况不制止,西南地区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有失控之虞,市场恶性竞争乱象会更加严重。

“变味”的水泥批文里面,或许还隐藏着腐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