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种“大浪费”该叫停
本报评论员

本报从今天起刊出关于西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的连续报道,为关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一个案例,也提出了一些值得严肃思考的问题。

在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水泥行业堪称典型。水泥是基本建筑材料,量大面广,与人类“居住”的问题密切相关。我国水泥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据统计,2012年共生产水泥21.84亿吨,占全世界水泥产量60%以上。应该肯定,水泥的高产保证了经济建设及城镇化的需要。但水泥生产也要消耗大量能源、资源,还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以其产能应与需求大致相当,不应因产能严重过剩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近年来,抑制产能过剩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部门为此多次下发文件。但遗憾的是,这些文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治理产能过剩总体进展不理想。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消化了许多新增产能,也掩盖了许多矛盾,致使部分行业产能反而越治理越过剩,水泥即是一例。

现在形势不同了。我国经济增速开始趋缓,一些行业需求增长出现拐点,产能过剩矛盾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这说明,在新形势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具有现实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西南地区在我国属后发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属“优先”开发地区,西南各地在其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偏爱发展水泥,此情虽可理解,此路却很险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囿于一市一县封闭地考虑市场供应,而要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的高度上来考虑投资,否则重复投资的苦果会长期难以吞咽。

需要引起我们警醒的是,在当前水泥过剩不堪重负之时,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铆着劲要上新的水泥项目,甚至用改造批文的不正当手段促使新项目上马,对重复建设造成的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巨大浪费视而不见,既不心痛也不着急。如果作为企业兼并重组付出的代价尚可讨论,但一些地方财政舍得花冤枉钱倒令人质疑,他们在决策中究竟秉持的是什么投资观和政绩观?这种投资决策浪费为何无人追究?此事不从政企负责人思想上加以解决,则过剩问题难以遏制,浪费也会无穷无尽!

我们对西南地区的专题调研采访,将以“现状篇”、“思辨篇”、“对策篇”等刊出。期望通过解剖这只“麻雀”,加深人们对水泥产能过剩严重性的认识,推动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也为其他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供借鉴。希望广大读者关注这些报道,提供情况,发表见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