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市中心向西北40公里处,以生产郫县豆瓣酱出名的地方,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成都现代工业港。作为成都高新西区的产业配套园,这里聚集着来自全球500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研发中心。美国联合技术子公司普惠公司的合资企业普惠艾特航空制造公司于2012年11月在这里落户
普惠公司制造运营副总裁约瑟夫·斯维司特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普惠艾特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工厂,他们期待着以更大的产量和产能,支持普惠静洁动力发动机的发展,并满足中国民用航空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立足新厂 服务全球
提起普惠公司,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比较陌生的。其实,在过去长达80多年的历程中,普惠公司与中国航空业已经建立了成就斐然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每年,普惠在中国斥资数千万美元,用于采购航空零部件和旋转关键部件。普惠公司致力于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并继续寻求机会扩大在中国的服务内容和市场份额。
记者走进普惠艾特新厂房,犹如走进了一座飞机发动机零配件小型博物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零配件像一件件艺术品整齐排列,每一件都擦得油光锃亮,熠熠闪光。普惠艾特航空制造(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多向记者介绍说,普惠艾特为普惠全球工厂服务,在成都生产的零配件将运送回美国,在那里完成最后的组装工作。记者随蔡多总经理站在二层的圆形生产运营控制台,从这间中控室的各个角落看,生产车间中每一个工段的运转情况一览无余。
蔡多总经理介绍说,新厂房有2.1万平方米,其中1.7万平方米用于生产。在这里生产的是可靠性关键零件,如飞机发动机中非常关键的定子组件,其单位产品价值约为2万美元。在空中客车320等飞机上,都有普惠生产的零配件。据了解,目前普惠在中国共有5家合资企业,其中成都工厂有450人,在普惠中国战略中是重中之重。“我们希望在成都的合资企业不仅生产和提供零件,更能够在普惠在中国的企业中起到带头作用。”蔡多告诉记者。
成都航空业基础坚实
作为一家在航空发动机、航天推进系统和工业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方面世界领先的企业,普惠为何选择成都作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呢?联合技术航空航天业务中国区高级董事、总经理谢丽平告诉记者,“我们在全球选择生产基地的标准,看中的是市场和是否贴近客户。中国对普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航空制造不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业,需要有坚实的工业基础。”
成都航空制造维修企业、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波音公司、空客公司、美国联合技术、通用电气等在国内重要的合作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较强的航空航天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与国际接轨的严格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围绕航空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喷气公务机、大飞机和支线飞机机头、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研发制造,干线飞机部件和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客改货、卫星应用产业化等。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和研究院所30余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普惠的发展战略与成都的规划一拍即合。由普惠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家成立了成都普惠艾特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压气机盘、燃烧室、航空环境系统配件、高压压气机静子等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普惠艾特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工厂,拥有技能娴熟的技师队伍,并生产高品质的商用飞机发动机部件。
服务外商务实细致
成都在对产业进行全域成都的规划时,决定将一些企业从老城区迁移到新开发区。谢丽平总经理介绍说,最初企业内部对是否搬迁和何时搬迁还有犹豫,“但成都政府对此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方面与我们商量,于是我们决定从市里搬迁到郊区”。在搬迁过程中,企业遇到很多政策问题,如旧地如何处置变现、高新区用地如何落实,用地环境评估、海关物流,以及员工交通和住房等诸多问题摆在面前,成都政府为此做出很多新尝试,整套政策很吸引人。“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成都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态度十分务实积极,而且落实得十分到位。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及时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谈到成都普惠艾特与普惠全球工厂的区别,谢丽平总经理提出,在技术上,普惠艾特与在美国佐治亚州和波兰等其他世界各地的企业是同一标准,不同的是,它面对的客户比一般的工厂更为全面。“我们为美国普惠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联合技术航空系统等飞机上的机载系统提供生产。”
谢丽平表示,成都普惠艾特是联合技术在新兴市场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也是在中国第一家取得ACE(获取竞争优势)金牌的工厂。除了支持现在已有的成熟产品如V2500发动机,还将为具有革命性的下一代产品——普惠静洁动力发动机提供支持,在四月上海举行的公务机展上,普惠展出了著名的PT6型发动机,普惠艾特也为其生产部分零部件,企业也将成为普惠的新一代标杆企业。“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普惠艾特现在有67种新零件的研发正在进行,未来还要推出‘零件家族’的新模式,以创新的业务模式确保企业在成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