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灾减灾需全社会努力
本报记者 徐 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面对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我国政府有力推进了救灾与灾后的重建,同时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不少读者来信表示,防灾减灾关系到每一个人,应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共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的周二中在来信中表示,一些自然灾害既然不可避免,那么只有加强事前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减灾的目的。对于灾害,多一点预见性,同时多采取一些防范工作,我们就不会在灾害发生时变得手足无措。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要与天斗与地斗,而是要学会提前预防与规避。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徐张赢认为,对于防灾减灾这项技能,我们需要“一专多能”。川渝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地质类,但其他灾害也是并存的,所以人们还需要具备“多技能”的防灾减灾。近期地震对川渝造成的伤害较大,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他灾害的自救技能的培养和掌握,比如雷电天气、雾霾天气、龙卷风、人群踩踏等突发性强的灾害,我们就需要用平时所掌握的技能去应对。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发改局的姚启超在来信中建议,应从交通规划中抽一部分项目资金在全国各地建多个防灾专用机场,这样能实现让更多的被埋人员在黄金时段内获救。此外,还应进行坍塌楼房废墟整理自动化研究,争取短期内在废墟上架设重型带输送带的塔吊,迅速把废墟碎块全部移走,实现对被埋生命的高速有效的施救。

湖北省襄阳农信社的王旭认为,了解灾害、了解逃生技巧是远离灾难的途径,这些需从娃娃抓起,要抽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积极参与政府、单位、社区组织的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加避灾、逃生演练。灾难发生后,应多途径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把注意力转移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上,帮灾民确立新的精神支柱。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消防大队的刘勇刚在来信中提到,贵州碧江区消防部门借“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契机,采取进农村、进家庭、进社区等措施,开展消防宣传活动,以提高抵御火灾能力为突破口,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更好地掌握了基本消防知识,增强了其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园乡的夏于芳在来信中提到,椒园乡针对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三防一抗”领导小组,把“三防一抗”工作摆上当前重要日程,要求相关领导和办公室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按照“高危险期”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下乡了解掌握情况,形成各级责任落实、指挥到位、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全力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