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突降暴雨导致城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市民出行不便。
5月8日,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宰宿村,暴雨导致山体滑坡。 新华社发
暴雨,暴雨。
暴雨连续袭来,肆虐南方地区。5月7日至8日,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多地降雨量达到大雨至特大暴雨。5月9日,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12省区依旧在强降雨势力的控制之下。民政部门统计,强降雨造成江西、广东、广西、贵州4省区房屋倒损、农田受淹,经济损失已超亿元。
此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所致城市内涝及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多人死亡,人们也对去年“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记忆犹新,每年进入汛期后,暴雨如何才能不再成灾?科学预警能否将暴雨带来的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防暴雨主要是 防住次生灾害
虽然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暴雨诱发的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仍难以预料
湖南省是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重灾区”。有微博网友戏称长沙城区7日夜间已“看海”,市民寸步难行,城市内涝导致8日三名工人在地下排污管施工过程中被困下水道身亡。
更多的伤亡由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导致。截至目前,湖南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已造成7人死亡,其中湖南益阳山体滑坡致2人遇难;宁乡泥石流致1人遇难。
随着天气监测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暴雨诱发的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却往往难以预料。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介绍,我国每年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国洪涝灾害损失的70%,近年来造成的伤亡人数约占80%,充分说明了气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气象风险预警是从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延伸,从只关注气象灾害的自然属性向关注气象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重延伸,从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延伸。”矫梅燕说,工作是艰巨的,但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切实推进气象风险预警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发展。
2010年“8·7”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我国加大了对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的投入。目前,全国气象风险预警试验业务成效初显。2012年汛期,湖北省成功预报了6次山洪灾害、9次地质滑坡灾害、6次病险水库灾害,为最大限度减轻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确定致灾临界雨量是技术关键
致灾临界雨量需要随着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的不断丰富,持续地加以修订
“开展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需要将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报的(面)雨量与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进行对比分析,面向决策层和公众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矫梅燕介绍,临界(面)雨量确定,是决定能否对暴雨诱发的次生灾害作出科学预警的关键。
临界(面)雨量,是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的一项重要指标。简单地说,降雨量超过临界(面)雨量才可能诱发灾害,不同地点、不同地貌的致灾临界(面)雨量不同,而且需要随着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的不断丰富,持续地加以修订。
“芦山地震后,我们对当地降雨引发地质次生灾害的临界雨量确定就有所调整。”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考虑到地震后地表疏松,10mm以上、甚至5mm以上降雨就有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次生灾害。
就在4月28日举行的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省(区、市)气象局突出抓好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按科学方法确定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致灾临界降雨量指标,逐步将新研发的致灾临界降雨量指标用于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和评估业务。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冯磊介绍,2012年,中国气象局已经确定致灾临界雨量41947个,其中中小河流洪水4546个,山洪9574个,泥石流12466个,滑坡15361个。
气象风险预警需多部门联动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需要加强部门合作,当前,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预计4月21日20时至4月22日20时,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及雨城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芦山县的大川镇、太平镇、双石镇、宝盛乡及宝兴县局部山区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四川芦山地震后,4月21日18时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内容。
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由来已久,面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却是首次。“从预报调整为预警,是基于过去一年在全国开展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研究,基层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数据库逐步地建立,风险预警平台具备了条件。”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针对某地强降水,当地气象部门会提前预测致灾风险,包括可能影响的地区、区域以及灾害级别。
“做好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需要加强部门合作。”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魏应植认为,洪涝与地质灾害涉及多门学科,应加强气象与水文、国土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资料信息共享、开展学术交流,共同开展基础水文、地质资料收集、灾害调查工作。而普查工作是暴雨洪涝风险预警评估工作的基础,普查资料用于致灾临界雨量的确定,可以弥补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不足,也能为进一步的承灾体评估提供详细数据支持。
2013年,中国气象局将新增1000多个县的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普查,完善2012年93个县的普查和开展实地调查,会同水利部门完成214条3级以上河流的水利数据普查,并按照普查技术规范完成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工作。
“当前,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矫梅燕介绍,2012年,中国气象局已在省、市、县三级开展了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试验,完成651条中小河流、1500条山洪沟、870个泥石流点和1624个滑坡点的气象风险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