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我国瓶装水标准渐渐进入公众视线。据了解,目前我国现有的4个包装水标准均为国标。其中,从产品分类看,包括“天然矿泉水”国标、“纯净水”国标和“瓶装水”国标。从标准层级看,我国包装水标准除国家标准外,还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瓶装水品类多、标准多,并不意味着规则必定乱而无序。通常情况下,企业标准是最高的,国家标准为最低。但从实际看来,不仅很多饮用水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被当作商业机密秘不示人,地方标准也没有想象中的严格,甚至某些标准还低于国标。这样一来,瓶装水标准制定的不严密,标准依据的不透明给某些企业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标准之下玩起了概念炒作。我们平时多见矿泉水和纯净水,市场上还出现了诸如天然泉水、天然山泉水、矿物质水等瓶装饮用水,有的水甚至连行内专家都搞不清楚。可见,无论是瓶装水的标准还是其概念,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厘清。这要求标准制定、监管等部门积极作为,在关键问题上做出权威、准确的回应。
标准制定部门在制定产品的国家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不是单纯在技术上提高或降低标准。同时,要加快包装饮用水标准的清理,对相关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进行整合,及时制定包装饮用水通用标准。
饮用水监管部门应联合地方、行业的力量,共同担负起对瓶装水生产商的监管。对于饮用水市场上的乱象,工商部门则要及时介入,当好公众健康的看护者。
从瓶装水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存在一些标准乱象,但整个市场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安全危机,行业发展的潜力还在。这更需要有责任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执行更高的标准,并尽可能将其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