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玉宏、通讯员贾明报道:因三江源拥有“中华水塔”美称的青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发展新材料、光伏产业、盐湖化工、农业新技术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园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青海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及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加快推动青海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以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晶体硅、锂电池材料、铝(镁、钛)基新型合金材料、铜(铝)电子箔膜等核心产品产能规模不断壮大,关联产业链逐步完善;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全省新材料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发展,青海光伏产业群已初具规模,构建起从硅碇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光伏应用产品及配套项目建设和光伏电站终端市场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预计到2015年,全省可实现3万吨多晶硅、1万吨单晶硅、1GW切片和1.5GW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配套建设太阳能光伏玻璃、储能电池、电池板框架、铝浆及支架的生产能力,产业链投资达到600亿元以上,形成较为完备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体系。如今,西部戈壁滩上铺就的蓝色电池板已成为茫茫沙海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享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正逐渐成为青海省乃至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自2010年3月国家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至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湖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完善,国家大型钾肥、盐湖化工、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连续几年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不远的将来,通过打造以盐湖化工为龙头的循环经济特色产业格局,试验区将会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