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知识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穿戴计算机虽然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今年以来频现开发热潮。它到底是什么?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可穿戴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温宝臣
制图:温宝臣

1

可穿戴计算机 开发热点频现

试想这样一种情景:戴上一副眼镜,简单地说一声“开始录视频吧”,它就自动拍摄画面,还可通过群视频聊天软件或者是社交网站,与他人分享眼前的景色。用户几乎不会错过任何精彩画面,更重要的是,无须动手操作,仅凭几个眼神或者面部动作就搞定。这样的技术是不是很酷?

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的最新发展,将让这一幕变成现实。近日,谷歌宣布,第一批谷歌眼镜(开发者版)已经到达开发者手里,进行体验和检测。这款谷歌眼镜包括了一条可横置于鼻梁上方的平行框架、一个位于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电脑,以及一个透明显示屏。戴上它,用户通过简单的点头、摇头、语音的方式,就可以实现语音搜索、邮件收发、定位导航以及日历、时间、温度、音乐、拍照和摄像等功能。同时,谷歌眼镜所采用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所看到事物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自动显示给用户,从而帮助用户实现拓展现实和与现实互动的目的。

实际上,在智能眼镜市场上,已经有苹果的iGlass、索尼显示屏智能眼镜、法国laster的“eyephone”。百度已经证实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发“BaiDu Eye”,杭州兰斯特称其民用版智能眼镜将在第二季度面世。

可穿戴计算机不单单是眼镜。其实,可通信的智能手表概念10年前已经提出。2012年,美国的Allerta公司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智能手表Pebble。Pebble的“智能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蓝牙与iPhone或者安卓手机连通,用户不需要从口袋中频繁地拿出手机查看,只要有电话、短信进来,手表就会及时震动提醒,还能在上面查看邮件、天气和日程。

在pebble诞生之前,意大利科技公司Blue Sky已经设计出Android系统I'm Watch,可以通过蓝牙连接 Android及iOS系统智能手机,在手表上访问社交网站、邮箱、查看天气预报、浏览相册等,还能接收短信、接听电话,支持二次开发。索尼公司推出Smart Watch,搭配Xperia系列手机。而如今谷歌、三星和苹果等科技巨头并不想成为这一领域的“局外人”,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智能手表。

到如今,可穿戴计算机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鲜明特点逐渐显现:由穿戴者控制,具有操作和互动的持续性,能提供解放双手的操作模式等等。可穿戴计算机开发在今年热点频现并非偶然,因为无论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智能手机终端都已经进入瓶颈时期,各大厂商都在竭尽全力比拼硬件参数和开发应用软件。公众对于智能手机频繁的更新换代也感到麻木和无奈。但从互联网终端发展的趋势来看,智能手机可能更适合作为连接其他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计算中心。另外,过去限制可穿戴计算机的高性能芯片以及技术难题,现在有了很大的突破,为可穿戴计算机的快速成长做好了技术准备。

2

人的身体成为“算计”的对象

目前,包括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等可穿戴计算机还大多停留在概念领域,不过市场上已经有了可供用户购买的穿戴式智能产品。

台湾逢甲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弹性纤维与导电纤维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已经成功研发出呼吸智能衣与多功能生理测量智能衣。心血管或呼吸中止症等患者,到医院检查时穿上它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穿戴这种衣服,则可随时监测各种生理信息,获得个人全天候护理。研发者指出,呼吸智能衣的弹性纤维可随呼吸产生的伸张变化,测量穿戴者呼吸频率变化,监测身体状况及情绪变化,并提醒使用者调整呼吸方式及速率,随时保持身心与情绪舒缓,达到预防及保健效果。

在现在已经面世的可穿戴计算机中,要数Nike的FuelBand名气最大。这个硬塑料腕带上嵌着一个LED显示屏,并可以测量四种数据:时间、卡路里、步行数与NikeFuel值。NikeFuel值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计量单位,即计量值相同的人运动量相当。用户佩戴FuelBand时,它便会根据内置的各项数据测量仪,测出用户当前活动所产生的NikeFuel值,提醒用户该运动还是该稍事休息。这个智能腕带还能实现Nikefuel数值与网络进行同步处理,以跟踪用户的运动计划、管理体重。

移动医疗很可能成为可穿戴计算机最先普及的领域,因为它将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身体。目前,我们还很难观测身体的细微变化因而无法掌握健康的主动权。可穿戴计算机将帮助我们实时记录身体的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可穿戴计算机还将密切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还可帮助我们将每天众多的日常行为、习惯建立起清晰的数据模型,并依托“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我们更好分享、参与数字世界带来的变革。

在传统的商业领域,只要控制了渠道,也就离成功不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流行“得入口者得天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的“游走”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正是互联网争夺的资源。可穿戴计算机在其便携性之外产生的用户数据,是追踪个人消费习惯的重要内容,因此,可穿戴计算机的意义,更在于拓展了介入互联网的端口。从这些意义上说,人的身体被当成了“算计”的对象。

3

未来的点缀还是发展的支撑

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巨头在可穿戴计算机领域的激烈角逐,使得这块市场成为又一个新的热土,或许正因为如此,不少人看好可穿戴计算机的前景。搜狗公司CEO王小川近日指出,这是从PC互联网时代进入了以手机为主导的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显著变化。从Google发布的Google Glass,到苹果的iWatch,我们开始逐渐跟机器全面连接在一起。有人预计,这种穿戴式的设备会在未来5年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穿戴式设备将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的确,可穿戴计算机为用户提供的方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技术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快捷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对许多人来说,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而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妙不可言。由于移动技术的发展早已超越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范畴,开始进入移动医疗、家庭自动化、远程监控以及其他生活领域,这也为可穿戴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领域。

然而,更为冷静的观察者则对可穿戴计算机的发展提出了质疑。如今,智能手机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在街上闲逛、等车甚至是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都盯着自己智能手机屏幕,交流变得更少,它让我们开始忽视甚至是排斥周围原本应该关注的事物。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计算机,是要将我们从这种“沉迷”中解放出来,还是让我们更进一步陷入“沉迷”呢?

更为显而易见的是,袖珍型可穿戴计算机还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以谷歌眼镜为例,指望Google Glass取代手机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它可以进行语音通话,但前提是必须与手机建立配对,而且通话时手机得保持开启蜂窝网络或处于正常连接WiFi状态,而现在的通信模块正是谷歌眼镜的软肋。另外,Google Glass眼镜片大小的显示屏能否带来像大屏幕手机一样的观感同样值得怀疑。一些诸如知名IT杂志《eWeek》在内的科技媒体也认为,可穿戴计算机还不具备相应的生态环境,因为依然依赖于通过与其他产品的链接来共享信息,而这一点恰恰制约了可穿戴计算机的普及。

无需争议的是,可穿戴计算机目前只是移动终端发展的一种趋势。通常,在计算技术发展中被认可的规律是:凡是有助于缩小人机隔阂,建立和谐人机交互环境的方法、技术和产品,都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当前的人机交互模式,人机之间还有一定的隔离,甚至是某种障碍。可穿戴计算机能否减少这些障碍,增强人们与世界交流的便利,决定了它的未来。它是未来计算技术无足轻重的点缀,还是举足轻重的支撑,还需要时间的印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