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当PM2.5细颗粒物的影响在一些城市还未散去的时候,一家以燃煤为主的发电企业开展的针对PM2.5细微颗粒治理的技术改造工程已经实施了一年。这家企业就是中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4月,我们率先在全国燃煤电厂开展PM2.5细微颗粒治理、布袋除尘、湿式除尘、汞排放检测试点等先进环保技术应用。单单是细微颗粒收集装置,就可降低PM2.5的排放浓度30%,烟尘排放浓度20%。”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副主任徐小明对记者说。
数据上的变化远不如实际体验更真实。在上海电力下属的漕泾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紧邻杭州湾的卸煤码头,有着长达2公里的封闭传送带,传送带的尽头是2个直径120米的圆形封闭煤场。厂区里整洁干净,和人们想象中的污染严重的燃煤发电企业大为不同。
据上海环境科学院的调查显示,2012年,上海市只有大约10%左右的污染物来源于燃煤发电企业,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上海电力在环保项目上的改造投入也耗费不少。目前,上海电力在环保改造上已投入资金8.4亿元,剩余的改造项目预计投入8.1亿元。
“所以环保问题本身也是一个经济成本问题。有些新技术上的投资,可以靠工程减排节约下来的燃料成本消纳,有些则是要靠管理减排来解决。”上海电力副总工程师徐坚坦陈,“就好比一辆行驶中的车,如果不断地踩刹车,油耗就必然很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让环保设施的投入和运行都能保持匀速、平稳进行。”
据了解,上海电力为了提高公司管理减排的水平,从2011年开始,把原来设在生产部门的安全与环保职能独立出来,在集团公司、电厂等多个层级都设立了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对节能减排和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通过管理提升对减排的效果监测和成本控制。
“社会用电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多发一度新能源电力,就能少发一度火电。通过调整电源结构,也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这就是结构减排。”徐小明说。
上海电力在结构减排方面也正积极运作。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上海电力结构中,新能源的占比已经超过20%,预计“十二五”末,新能源容量达到100万千瓦,相当于节约73万吨标准煤。此外,还有很多新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中。
除了上马新能源,建设大机组,关停小机组也是上海电力的发力点之一。“十一五”期间,上海电力关停的小机组容量占到上海市关停总量的80%,关停数量和容量最大、单位能耗下降最大、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最大。
“结构减排需要企业布局,我们也需要政府的节能调度。优先调度能耗低、排放低的发电资源,让效率高的发电企业多发电,也是一种结构减排。”上海电力下属漕泾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雪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电力正是利用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这三种“利器”,调动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建设运行成本都不小。虽然有环保设施的建设补贴以及脱硫、脱硝电价等运行补贴,但发电企业难以据此盈利。
那么上海电力大力推进减排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作为国企的社会责任,但更大的内在动因则是企业的发展。”徐坚表示,环保能力同样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才能摊薄环保成本,只有环保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才能避开更多限制。“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