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兵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追记西藏日喀则边防支队战士刘东盟
本报记者 苏 琳 通讯员 张 宇

生长在长江边的刘东盟,用4年的时间诠释了他与高原边关的情缘。他热爱这片雪山之巅的土地,习惯于从这片土地上汲取力量:累了,钻进羊圈避避风;困了,躺在地上缓缓神,然后继续前进。2012年11月19日,这名年轻的公安边防战士倒在了海拔4380米的执勤哨位上,走完了24年的短暂人生。

刘东盟打小就向往军营,立志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2008年12月,他报名参军,圆了人生最大的梦想。

那一年,南京、青岛、西藏等地的部队都来刘东盟的家乡征兵,而他毅然选择了去西藏。家人提醒他,西藏高寒缺氧,条件十分艰苦。刘东盟却回答说,“当兵就不能怕苦,怕苦就不去当兵。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当兵才有意义”。

“你们等着,我先上。”工作中,刘东盟总是冲在最前面,争着做最危险、最难办的事,抢着干最苦、最脏、最累的活。

刘东盟所在的日喀则边防支队聂拉木大队机动中队,驻地位于中尼边境一个半山腰上,山陡路险,条件艰苦。而仲宗执勤点距中队驻地10公里,山高林密,交通更加不便。战士们每3天就要回驻地背一次物资。刘东盟不但争着去这个最苦的地方执勤,每次背东西也少不了他。背着100多斤重的物资,而且通过很多地方只能靠爬:一只手抓紧肩上的物资,一只手攀住树枝灌丛,每走一步都累得气喘吁吁。

一次,刘东盟带了几个战士回驻地背物资。走到半途遇上泥石流,前面一个战士刚过去,桥就被冲垮了。他砍了棵树横在沟壑之上说:“你们等着,我先上。”待他摇摇晃晃走过去,确认安全之后,才向后面的战士喊,“小心点,踩着我的脚印走”。

在塔杰林执勤点,刘东盟带班负责拉布吉山口和塘桑岗姆山口的巡逻任务,这里常年积雪,气候恶劣。战士们一天24小时分两班巡逻。山上全是羊肠小道,时有坠石。战士们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携带枪支、饼干、水壶,负重10多斤,巡逻一个班次要徒步行走10余公里。高原氧气稀薄,体力透支严重。尤其是夜间巡逻,晚上八九点出发,早上六七点才能回来,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刺骨。困了,只能在山上简陋的羊圈里避避风,再继续巡逻。

到塔杰林执勤点后,刘东盟的任务虽然繁重,但他总不忘为当地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挖土豆、收青稞、挑水,他样样干得起劲。2012年8月的一天,突降大雪,村民达娃、扎西家的牛羊走散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天色渐黑,他们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想起了刘东盟。此时,刘东盟刚巡逻回来,腹中空空、疲惫不堪,正在吃饭。听明来意,他放下饭碗、拿起手电筒就往山上走。寒风凛冽,大雪满山,刘东盟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跌倒了爬起来,没走几步,又是一跤。如此这般,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寻找,终于把牛羊找了回来。

孤残老人阿旺桑布家房前有一处坡地,出行不便。刘东盟找来工具,用石头为老人砌起一级一级的台阶……

这几年,刘东盟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捐了多少钱物,没人数得清、记得住。刘东盟走了,但他留给人间的大爱似雪山融水一般充盈绵延,浸润着周围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