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二学生演绎李四光:努力追寻前辈的足迹

4月27日晚7点,北京交通大学。

聚光灯下,年迈的李四光静静地躺在白色藤椅上,受尽病痛的折磨,十分虚弱。此刻的李四光,心中惦记的,依旧是地震中长期预测。

突然,一片静谧之中传来了一声闷响,一块矿石标本,从他的手中滑落,打破了这沉重的气氛。时间逆转,回到当初,他带领着学生穿行在祖国的高山大川的日子里。

“序幕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你那位非专业、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爱徒演的,太好了!”北京人艺的一位专业人士对该剧导演、武汉人民艺术团著名编导李铁如是说。

李铁的“爱徒”,指的是剧中饰演李四光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二学生赵新雅。演出时,观众们都被这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年人”吸引了注意力。大家说,不仅神态像,连声音也模仿得惟妙惟肖。

不过,李铁告诉记者,当初赵新雅从70多名报名饰演李四光的学生中脱颖而出时,很多人并不十分看好。“剧中的李四光已是六七十岁高龄,身患重病即将离世,年龄跨度那么大,这个小放牛娃子能够胜任吗?”

面对大家的担忧,赵新雅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前期准备阶段,赵新雅看了两三本关于李四光的传记,了解其生平、人生经历,以及与妻女、学生之间的故事,希望尽可能地掌握人物性格。生活中,赵新雅悄悄地观察老人说话、走路、吃饭的方式,有意无意模仿使他很难将戏里戏外分清,同学们也因此笑称他“小老头”。

有一次排练表现李四光“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崇高精神,他总是找不到感觉,最后在聆听了导演讲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对科学事业竭力支持的故事之后,赵新雅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演绎的人物形象也因此更为饱满富有张力。

而在此之前,从台词、形体到发声、表演等各项专业训练,赵新雅已经进行了3个月的强化训练。暑假里,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有时甚至是凌晨3点,他每天“泡”在戏里,一个动作不到位往往要排上十多次。如今,他已“出师”,像专业演员一般有板有眼。

“虽然我没有经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经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我经历了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戏。我爱你中国!”在个人主页上赵新雅写道。

他说:“今后将会沿着前辈们的足迹走下去,即使这个过程很艰辛,也会努力追寻!”

文/本报记者 沈 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