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系列谈 之一
“四力”共推企业创新
本报记者 钟云华

投入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但技术创新投入仍显不足。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必须为企业创新助力加油,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等3部委《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各类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占全国R&D经费总额的比重达75.7%,比2006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从R&D经费的资金来源看,企业资金为6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全国R&D经费总额的比重达73.9%,比2006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仍显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仍然比较低。据统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5994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503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93%。这一数值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当前2.5%至4%的水平,甚至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后期的水平: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研发强度为1.4%至3.0%,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2.11%至2.22%,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1.59%至1.91%。

当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机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进行了重点部署:到2015年,要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要提高到1.5%。相关措施已经出台:

首先有“压力”。创新考核制度,加强对大中型企业负责人推动创新的“硬约束”。《意见》提出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技术研发的责任,加强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储备制度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

其次有“推力”。创新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着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例如,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后补助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先行投入开展研发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在加强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再如,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升级与发展专项资金要加大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和指南编制要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再次有“拉力”。各级政府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还要有“动力”。要加强国家科技奖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意见》强调,企业要不断深化自身改革,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政策合力,终将为技术创新加油助力,促进我国企业驶入加快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