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富机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理财的文化
普益财富 魏 可

资产管理时代正在到来,银行理财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能否继续在理财领域保持较明显的优势?

银行理财与其他机构的首要不同是管理人不同,特别是管理人的投资文化迥异。商业银行的投资文化是夯实基础资产,以债权的方式(包括贷款、回购、债券投资等)运用理财资金,通过债权的偿还性、债权的担保和对融资人的授信管理确保理财资金的安全,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小额资金投资必要收益率与大额资金融资利率之间的利差。故对银行而言,对基础资产质量的较高要求是最重要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也是许多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采用表外经营、表内风控的原因所在。

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文化主要是投行文化,即主要通过不断的风险转移规避投资风险,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不能出清带来的投资机会,对基础资产的质量要求相对弱化。如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卖股票之时是因为受托人看空该股票,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通过抛售达到将投资风险转移给买方、锁定自身收益的目的。

两种文化直接导致了投资风格上的差异:商业银行文化下,由于基础资产比较安全,出现风险的几率较小,理财产品的收益比较平稳。而在投行文化下,一旦风险无法顺利转移,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几率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常常处于不均衡、未出清状态,理财产品获得较高收益的机会也不少,故产品收益波动较大。

银行理财的投资领域主要为货币与债券市场、非标准化债权和信托贷款,虽然也有投资于基金、股票乃至衍生工具的银行理财产品,但这不是主流。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普遍低于其他理财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是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而经营信用风险,正是商业银行的强项。一方面,商业银行有较严格的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质押、抵押、担保等风控措施使得商业银行能在融资方资信恶化之时主张担保物权或债权挽回损失——这有别于权益类投资中的警戒线、止损线控制等风控措施——后者只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能挽回既有损失。

所以,银行理财主要面向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客户,故商业银行采用一种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在做好基础资产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尽量控制理财产品的风险。此外,大型商业银行还通常把自身的收益与投资者捆绑——即采用浮动管理费率制:当产品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时,商业银行不收取管理费;当产品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时才收取相应的管理费。这个利益捆绑迫使商业银行注重风险管理,防止产品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

银行理财低风险的特性,符合了国内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实际上,在中国,不仅是中低收入人群需要低风险特性的产品,因为他们承受不了风险,高资产净值客户也需要低风险特性产品,因为他们不想承担高风险以求财产的增值,他们的投资目的是财产保值。前者人群庞大,后者可投资财产多。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上看,理财业务有助于其应对金融自由化的挑战,而且也有利于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优化。故不管投资者,还是商业银行或监管层,都能支持银行理财业务维持较快速的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