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信仰点亮人生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陈明喜

“今天来到井冈山寻访革命先辈的中国梦,我对井冈山的光辉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后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遇到什么困难,井冈山精神将激励我渡过难关!”井冈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系张爽同学参加“井冈情·中国梦”全国青少年寻访革命先辈中国梦活动时告诉记者。

为期1个月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青少年寻访革命先辈中国梦活动于4月27日在井冈山拉开帷幕,活动由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主办。

巍巍井冈,细雨蒙蒙。记者随同80名井冈山大学的学生一道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寻访埋藏革命先烈心中的中国梦。

上午10点45分,记者跟随第一组40名井冈山大学学生沿着井冈山公路盘旋而上,来到茅坪村的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八角楼灯光永放光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石块。

当年,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谢氏慎公祠召开。一进门,红标语、红党旗和马列的画像瞬间把同学们拉到了当时开会的场景。“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盏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讲解员说。

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旁,同学们走在一条崎岖的小道上,感受当年军民挑粮上井冈山必经之路的艰辛。在80多年前极端困苦的战争岁月里,井冈军民就是从这条羊肠小道靠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红军的给养问题。

一天的活动下来,张爽说,她曾自问,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现在,她似乎明白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正能量,要带着井冈情,带着革命先烈的‘中国梦’,大步走向我们的青春中国,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