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并不等于简单地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下指标、派数量。适度规模经营有一个发展过程,专业大户的成长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也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上出现急于求成、急功冒进的现象,需要加以防范。
比如有的地方为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定了数量指标,要求每个村年内发展若干专业大户,每个乡发展若干家庭农场,等等。这种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可以理解。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短板”,加快补齐这一“短板”,就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但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并不等于简单地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下指标、派数量。适度规模经营有一个发展过程,专业大户的成长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对专业大户而言,经营多大规模取决于经营能力、资金实力、应对市场能力、承受风险能力等多种因素,需要一个逐渐积累、逐渐成长的过程。如果因为指标、数量的压力拔苗助长,在大户还没有成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通过动员、安排或者许诺一些超出实际的条件来“培优配大”,遇到风险的可能性很大。
对农户而言,是否把承包地流转出去同样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收益大小、种地意愿、种地能力、种地条件等等,长期家庭分散经营的传统使农户对土地产生了特有的感情,在没有考虑清楚之前,农户通常习惯“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强行让农户把土地流转出去组建所谓“专业大户”,不仅违背农民意愿,还会引起许多矛盾,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对乡镇、村委会而言,本来帮助专业大户、专业组织成长是其工作之一,也正是因为有了乡镇、村委会的鼓励、引导和监督,这些年来土地流转在许多地方进行得井然有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组织都愿意通过乡镇、村委会的协调开展土地流转。现在把培养多少个专业大户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分配,在压力下难免生拉硬拽去走“捷径”,想法子“凑数”。近年一些地方在规模化经营中时有发生的强行租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强迫农民“上楼”、“进城”等,背后都少不了一味追求“指标”、“数字”浮夸风的影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度规模经营同样需要很长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土地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更加重要。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也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以“运动式”方式刮风下指标,不能以“拉郎配”方式寻求“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