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我国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抗旱保苗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那么,农田如何解干旱之渴呢?
打井解渴难持续
旱情紧急,打井灌溉似乎是最佳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春抗旱,甘肃投入了机电井7600眼,陕西则多达6.9万眼。久旱无雨之时,井水保苗效果如何?效果当然很明显:甘肃浇灌100多万亩,陕西浇灌750万亩。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打井抗旱只能是权宜之计。
“才几年工夫,地下水位就掉了4米。刚打的井用不了几年就干了,只好废弃。”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长青村村支书孔庆林对记者说。孔庆林道出了我国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严峻现实。水利部数据显示,由于水资源短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域有300多个,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超采的后果是,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形成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即便是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众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漏斗也近1万平方公里。最近40年,上海、江苏沉降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已超过2.6米。由于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全国有大量机井干涸废弃。
可见,打井抗旱,只可救急,不可持续。
集雨浇园是上策
久旱无甘霖,打井不长久,浇园靠什么?靠集雨。
展开我国等降水量线图,不难发现:大兴安岭——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一线以东,年均降水在400毫米以上。除了西北、东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外,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还算充沛。
为何无水可浇?“像西南不少地方,主要是工程性缺水,降水没留住,旱时灌不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副所长杨继富博士如是说。以云南为例,年均降雨100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4倍。由于云贵高原特有的岩溶地貌,这里山高坡陡,溶洞众多,暗河纵横,降雨难蓄住。杨继富建议,在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区,可多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平时多蓄雨水,另外,可用管道输水,防止渗漏。
修池集雨是一方面,挖塘清淤也不可疏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全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小水塘,由于连续30多年未清淤,大多淤塞严重,部分或完全丧失蓄洪、抗旱功能,以致大量宝贵降雨白白流失。据四川省水利部门调查,全省山塘43.27万处,70%淤积。可以说,清淤防旱刻不容缓。
抗旱最终靠节水
“农业灌溉用水约占世界总供水量的70%。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和洪涝事件在显著增加,今后需增加的粮食产量中,80%至90%将来自有灌排设施的耕地。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28%,另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大幅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应对干旱,最终得靠节水灌溉。”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占义对记者说。
吉林省通榆县年均降水才3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870毫米。就在这块盐碱滩上,向海乡大房村农民张殿春种的150亩玉米,去年平均亩产高达1533斤,比别人高567斤。原来,他用的是高效节水的膜下滴灌技术。
通榆县是吉林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3个试点县之一。“实践证明,膜下滴灌确实好:一是增温,年增积温240摄氏度;二是延长生长期15天;三是保墒,土壤含水提高14%;四是产量翻倍,增收150%;五是覆膜阻断蒸发,节水70%,防止土壤盐渍化;六是对点施肥,节肥30%;七是膜下用药,避免挥发,省药环保;八是省工,免耥免铲,劳力强度减轻70%;九是提高米质一到两个等级。”通榆县副县长于海航说。
高效节水灌溉包括喷灌、微灌、膜下滴灌,对于气候干旱的大西北和工程性缺水的云贵高原,推广价值很大。多集雨水,多搞节水灌溉,农田干旱之渴完全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