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东链条

建设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就是要主动作为,立体化推进,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广受益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广西田东县,便利的金融服务为这里的农户打开了致富之门,从单个特色种植的小农信贷,到涉农企业引领下的集体创富,再到全程保障的农业保险,一条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致富链条串起了产业和金融机构,实现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 地处广西右江盆地腹部的田东县,广大农户拥有多种致富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当地金融机构“生态”的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金融机构给田东农民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 这几年,田东的涉农贷款余额占比逐年攀升,已从2008年的17.11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43.61亿元,占比在70%左右

◇ 2009年田东县财政投入了66万元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据了解,试点第一年,农业保险保费比例是县财政90%,农民自付10%;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补40%,自治区财政25%,县财政5%,农民需要负担30%,此后保持这个水平

链条一: 小农户加小额信贷

4月初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这是远近闻名的“香葱村”。

连日大雨过后,天空显得低矮而灰暗。而村里,却是一派红火的繁忙景象:小路上,一辆接一辆的农用三轮车载着刚收割的香葱;村头的交易场上停着大红色的集装箱货车,村民们有的忙着将一捆捆香葱过磅,有的忙着把香葱整齐地码进货箱。每捆香葱都是碧绿的叶茎、雪白的根须,宛如翡翠雕在白玉上一般,空气中全是新葱的清香。听收葱人说,这些葱将销往七八个城市,包括香港。

在村里,记者碰到了正在忙碌的种葱大户张才刚,他额头上渗出了汗珠,衣服也湿透了。交谈中得知,这位看上去颇为精明的农民,曾在广东打工多年,但没有存下多少积蓄,最后还是和妻子回到了家乡。说来也巧,张才刚回来不久就赶上了田东县的农村金融改革,他当然就成了受益者之一。

“年年打工年年空,赚到的只有两个小孩子。”说完他先大笑起来。张才刚告诉记者,打工那些年,最高的月份挣不到1000元钱,而回乡种葱一年的利润就有10多万元,最忙的时候要雇10个帮手。他指了指身后的二层小楼说,“这就是这几年种葱盖起来的,我们村的小楼也都是种葱后修的,叫‘香葱楼’,都是最近三年的事。”

在田东,像张才刚这样的农户并不在少数。不论农商行,还是村镇银行都有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创业的信贷扶持计划,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成立三年已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408万元。而作为对特色产业香葱种植的支持,截至3月末,各家金融机构在中平村累计发放贷款1811万元。

金融机构的合力支持帮中平村的香葱形成了品牌,并建立起固定的营销市场,2011年还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中平村年种植香葱面积1500亩,日收购外运香葱2万斤以上,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1500元。香葱的致富效应已经辐射到邻近的几个村庄,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特色种植中赚了钱。

“种葱的技术没有什么,主要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以前,我们贷款很困难,不是要担保就是要抵押。现在不同了,我们有信用评级,农商行的网点就开在镇上,手续简单方便,签个字,按个手印就可以了。”张才刚说。

贷款的便利使农民更容易实现致富。这几年,田东的涉农贷款余额占比逐年攀升,已从2008年的17.11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43.61亿元,占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70%左右。同时,田东的金融机构还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经过四年改革,田东县从6家银行业机构,发展成以农商行和农行为主力,农发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贷公司为补充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和横向联动的立体服务格局,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和覆盖率均超过90%以上。“现在不仅贷款方便,存款取款也方便了,村上就有两台ATM机,只要有卡,随时可以去取。”张才刚说。

小农户加小额信贷连通了一条“特色”赚钱链。

链条二:

龙头企业加专业户

刚到田东,就听说这里有芒果、香蕉、香料等十大“香”产业,其实这每一种“香”后面都是一条致富路。田东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瞅准这背后的商机,通过贴近需求的金融支持,不仅服务了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也拓展了业务。他们的“招数”就是通过支持龙头企业来帮扶农民致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田东金荣纸业有限公司了。

金荣纸业的董事长古金荣,是一位中年企业家,通过发动村民种竹子为纸厂提供原料,带动了4.5万户农民致富。古金荣说,“竹子种植是第一车间,加工是第二车间”。

在金荣造纸公司,除了堆成小山的造纸竹原料外,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块硕大的“思林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招牌了。“成立这个资金互助社,是为了解决竹农贷款难的问题。”古金荣说,“我们这个公司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扶贫龙头企业,通过这个互助社,帮助了很多人脱贫。有需要贷款的竹农可通过资金互助社,也可以去银行贷款,金荣纸业可以提供担保。”

古金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竹子需要投入250元,但需要连续4年投入,一般竹农最少都会种上10多亩,这就需要上万元的投资。但进入收获期后,一亩竹子可以有1500元的收入。

金荣纸业的做法是,不仅为全县4.5万户竹农统一提供从种苗选择、竹子种植到最后保护价收购的一条龙服务,而且成立了广西第二家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280万元,通过吸收社员入股,或向其他商业银行融入资金,再发放贷款给竹农,有效地解决了竹农融资难问题。

“围明铁是金荣纸业第一批种竹专业户,从10多亩种到300多亩,我们给了他资金支持,现在他一年有450万元的收入。吕进严,也是我们的专业户,现在种了400多亩竹子。第一年种植时,他投入了近10万元的资金,但第二年、第三年还要每年投入10万元,通过我们担保,他从银行贷到了款。”古金荣轻松地回忆着,语气中颇有一种成就感。

这是一个良性的信贷链条,金融机构通过贷款扶持金荣纸业,再通过金荣纸业和它的资金互助社间接扶持单个农户,最终实现了共同致富。看来,解破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农户找到一种更高效的与金融支持对接的平台,如此才可能在更贴近农户需求的层次上解决信贷问题,进而培育和激发出有效的金融需求。

不过,在主管金融的副县长华东眼中,田东县的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供给仍然是“双向”不足,“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低,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借贷规模不大。而金融机构支农与创新的内在动力也不足,难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形成贫困村、贫困户有效金融需求。同时推动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发展,探索互助社在村或镇范围内吸收多种专业合作社社员为股东,争取银监部门给予其在持股比例上的更大自主权。”华东如是说。

龙头企业加专业户连通了一条集体创富链。

链条三:

农业保险加财政补贴

4月2日,在田东县和同村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碰巧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今年保费和赔付额都提高了,但旱灾却不保了,群众对这个有意见!”

说话的是和同村村委会主任唐艺荣,他的嗓门有些大,话音中还带着几分焦躁。

“现在纳入中央补贴的不光是我们县,还有柳州、崇州、北海等地,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旱灾责任又不好界定,先实行一年再根据情况调整嘛。”答话的是中国人保财产保险公司田东支公司经理凌清华。原来他俩是在商量今年村里甘蔗保险的事,和同村一直是农业保险投保率最高的示范村。

说起政策性农业保险,唐艺荣有些兴奋,“2009年保险一开始,我们村就很积极,第一年投保率就达到80%。没想到的是,当年发生了60年不遇的旱灾,好在有保险。这几年我们村投保率一直是100%。”唐艺荣说。

2009年,田东县财政投入了66万元启动农业保险工作,而田东县最新的规划是,确保“十二五”期间涉农保险配套资金不少于300万元。据了解,按规定,试点第一年,农业保险保费比例是县财政90%,农民自付10%;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补40%,自治区财政25%,县财政5%,农民需要负担30%,此后保持这个水平。

“去年我们村的投保率只达到80%。今年就更麻烦了,原来是5元保一亩,赔付500元,今年保费提高到9元,赔付800元,保额少了很多呀。”唐艺荣说。

凌清华举起一张写有名单的A4纸,每个人名后面都跟着一个红色的手印,“今年就发生了冰灾,有30%的农户没有投保,这肯定没法赔。为了避免争议,我们每年投保前都要求所有人按手印,这就是依据。”她无奈地说。

多份有关田东县金融改革的调查报告都认为,涉农保险存在险种少、覆盖面有待提高等问题。对商业保险机构来说,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维护成本较高,业务规模较小,公司经营成本开支压力增大。

尽管如此,用农业保险降低风险的观念还是在田东悄然深入,作登乡新安村的黎作战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2009年,农业保险刚启动时,拥有1000亩甘蔗田的黎作战丝毫不为之所动,因为他不相信保险公司会提供赔偿。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试探性地投保了200亩,不想遇到水灾,只有投保的那200亩幸免于难,拿到了赔款。去年,黎作战索性将1000亩蔗田全部投保,虽然保费高达9000元,但相比一年300万元的收入来说,黎作战觉得“很值”。如此看来,虽然还有重重障碍,农业保险成为越来越多田东农户生产“护身符”的前景,应该不远了。

农业保险加财政补贴连通了一条低风险保障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