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居工程力促城市功能提升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老城区改造关乎人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包括棚户区、城中村等在内的老城区改造力度,在刚刚批复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再一次将其定位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那么,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城区改造工作的?老城区改造工作又该如何与新型城镇化有效结合?且看记者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来的报道——

吉林:

棚改圆了 “安居梦”

本报记者 李己平

在破旧低矮的小平房中生活的城市居民,无不有“上楼”的梦想。自2006年起,吉林省乘着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东风,开始全面推行以棚户区改造为代表的老城区改造工作。而今,吉林的城市变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266万居民住上新房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吉林省城市棚户区累计拆迁改造6734.2万平方米,98.7万户、266万城市棚户区居民住上新房,实现住房梦。

4月初,家住吉林省通化市弘康丽城小区A区9号楼301室的李敏将记者迎进自己温暖的新家,79.38平方米,两室一厅。“我原来就在这山上住,每天回家都要走过前面那个大斜坡。这个斜坡很难走,尤其是遇到雪天滑得要命,我摔过好几次跟头。回到家里更糟糕,因为没有暖气,屋子里滴水成冰,洗过的饭碗要是不擦干都会冻在一起。如今,政府给我们建设的新楼房里,煤水电气一应俱全。我们终于圆了‘安居梦’。”

当年,老工业区居民居住在“风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夜里一片黑”的环境里,人均住房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3平方米,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较差,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摆脱居住困难。住上一处好房子,甚至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完善筹资机制推进建设

棚改不仅改善人居环境,有效增加棚户区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劳动就业,平抑房地产价格,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还带动建筑建材、装饰装修、劳动就业等几十个相关行业发展,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吉林省政府相继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县(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指导意见》等30余项政策文件,攻坚克难筹措改造资金,建立了“政策减一点、财政补一点、市场筹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筹资机制,2006年至2012年争取国家资金36.7亿元,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3.5亿元,落实各项金融贷款83亿元,各地方政府大力开展了招商引资。

统计显示,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入、政策性减免等方式,投入资金330余亿元;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实行“征一还一,不找差价,合理扩大面积部分收取成本价,对低保家庭免费赠送”的补偿安置政策;坚持先建回迁安置房,后建商品房等。

此外,吉林省今年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9.2万套,特别是重点解决“夹馅”棚户区问题,让小地块真正成为政府的公共设施、存放汽车和绿地建设用地。

辽宁:

高标准搞好县城建设

本报记者 张允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复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行动纲领。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造,辽宁再次迸发出惊人活力。如今,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辽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规划》强调,完善城市功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据此,辽宁省政府研究室农村经济处处长李洪彪认为,现阶段对辽宁来讲,重点在于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县城建设。目前,辽宁省的县城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县城建设框架已全面拉开。下一步应在用地规模、人口聚集、城市功能和城镇化率等方面有所突破。“具体而言,一要扩大县城的占地规模;二要扩大县城的人口数量;三要完善县城的城市功能;四要提高县城的城镇化率。”

辽宁省城镇人口大部分集中在14个地级市,城镇化率较低。而根据国外经验看,城镇化率在30%以下的时候,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在30%至70%之间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今后,辽宁各县的城镇化率如果每年能增长2个百分点,那么,县城的经济发展就会有突破性进展。”李洪彪说。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万强认为,《规划》中提出的老工业基地各项调整改造任务,辽宁省实际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辽宁的优势在于雄厚的工业实力,今后辽宁也将进一步发挥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优势,依托传统产业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新兴产业。同时,东北唯一沿海省份的经济地理优势也将让辽宁在发展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临港产业上加大力度。

辽宁的工业发展还面临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一些重大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没充分发挥;投入不足,科技金融和中介服务不活跃;技术市场发展缓慢等。

就此,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表示,下一步,辽宁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创新、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提升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力。

哈尔滨香坊区:

城中村变身城市“绿肺”

本报记者 倪伟龄 通讯员 张文羽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作为老工业区调整改造典型位列其中。

哈尔滨市香坊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该区处在城乡接合部边缘,城市与农村界限不清,城中村现象严重,“脏乱差”一度成为它的代名词。此外,该区三产薄弱,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香坊区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南拓、东扩、中兴”的目标。

据悉,“南拓”是在现有香坊工业园区16.9万平方公里基础上,再加上34.89万平方公里面积,使新区面积达到51.79万平方公里。“东扩”则指重点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北大荒产业园、农垦新城、成高子旅游名镇和伏尔加庄园,令香坊区的东部成为集民俗旅游、绿色农业、现代物流、现代工业、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区。“中兴”是指重点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突出抓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大型企业搬迁、路网结构升级改造、庭院广场改造等工作,将香坊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居条件优良、综合服务优质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记者在香坊区著名的棚户区三合路高压走廊发现,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过去的棚户区和垃圾山不见了,种起丁香、水曲柳等树木。记者询问后得知,这里的拆迁并非简单地一拆了之,也没有将之规划为工业用地,而是建设景观林,建成后将三合路以南地区的公园和绿地连成一片,形成228.49公顷的城市绿地,成为哈尔滨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一片“绿肺”。

香坊区委书记孙洪庆表示,香坊区是老工业区,历史欠账多、包袱重,要发展,就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找准问题抓紧改造。尽管国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但香坊区要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力更生,否则将错失发展良机。

目前,哈尔滨市正在抓紧落实对接《规划》,今年将突出抓好城乡接合部改造、旅游名镇建设、保障房建设、社区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使《规划》更好地落到实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