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传递正能量
本报记者 陈 静

“我们不是为了分离,才在这个时代相遇的。”4月20日下午2点47分,经济日报法人微博发布这条地震受灾民众积极自救的微博后,转评总数迅速达到4800多条。从20日早8点02分至21日17点30分,经济日报法人微博开设“芦山地震”专题,共发布微博153条,仅腾讯微博平台阅读量就超过400万次。

微博的即时传播优势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已显现出来。本报驻四川站记者钟华林、刘畅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芦山县,他们在途中的第一条现场微博于9点20分发布出来,并连续发布包括灾情、交通状况、援救进展等情况。不少网友认为:“经济日报的微博实时报道真给力,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受灾地区情况!”

随后,本报记者通过法人微博陆续发布武警部队、消防部队、医疗急救队的援救情况,灾区地区的天气水文信息、交通通信电力抢修状况,专家对此次地震的详尽解读……既让全国网民能够迅速了解芦山震情,也将各地组织救援情况及时传回地震灾区。同时,微博的互动性特点也体现出来,在一条“成都21日只采集A型和O型血”的微博中,成都网友“永不放弃”评论:“我老公是A型马上让他去献血,为雅安加油。”

从网友反馈看,此次微博关于芦山地震的报道中,网友目前最关心三类信息:一是灾情、援救和自救的情况。二是有关“科学救灾”的信息。三是灾后防疫和预防次生灾害的有关信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