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方制造业 初现“回流”
本报记者 李春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制造业“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设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全球通用的运营模式。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被重新审视,西方制造业“回流”初现端倪

“一个全球性企业最好的经营策略是利用经济和汇率的短期变化,将自己的每家工厂装上驳船,漂往世界各地。”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经营理念曾经在跨国企业中颇具代表性。将工厂从发达国家搬至拥有足够技能的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成为多数跨国企业的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建厂,让很多跨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在较低的成本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的同时,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还能够买到比国内生产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西方制造业已出现从“离岸”到“回岸”拐点。通用电气于去年将生产洗衣机、电冰箱和加热器的业务从中国回迁到美国肯塔基州。近日有消息称,在世界电子产品生产中占很大份额的富士康公司也将进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计划将几乎所有的IT工作(大部分的IT工作都被外包至印度)移回底特律。根据波士顿咨询研究公司对美国大型生产商的调查,大约40%的受调研公司都计划或者正在考虑将生产设备移回本土。

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远洋运输费用的上涨、企业研发与生产分离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以及地缘政治冲击都促使跨国企业重新思考全球化战略布局。普纳咨询公司的报告预测,至2015年,美国公司雇佣一名印度软件编程师的成本与雇佣一名本地编程师的成本差异将低至不到20%。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加强,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份额也正在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3D打印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兴起,重设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工业化”是本轮欧美“再工业化”的战略重点,因此,制造业“回流”虽会扩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但也主要是针对那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群体。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发达国家高级人才的进一步流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本轮制造业“回流”将使全球高端人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尽管出现回流,目前仍有众多跨国企业继续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其目的是靠近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更加贴近新兴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现阶段,在中国运营的多数跨国企业已不再将中国视为世界工厂,中国代表着更庞大的消费群体、更灵活的需求模式、更强的购买能力。据麦肯锡预测,至2025年,全球制造业产品70%的需求将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