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头连着教室 一头连着家
——我国加快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本报记者 韩秉志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而要留住教师,首先需要安顿好他们。住房条件的紧张,不仅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生活,也影响了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影响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解决农村教师住宿问题刻不容缓。

“有了周转房,再也不用每天骑摩托,跑几十公里路回家了。”甘肃省清水县山门镇中心小学教师黎斌说,“以前,我们好几个教师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旧校舍里,条件非常艰苦。拥有一套住房,可以说是我们农村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我国农村中小学数量占到全国的85%,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领域。受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制约,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教师宿舍,边远艰苦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住房条件的紧张,不仅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生活,也影响了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影响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这项任务,无疑是缓解农村教师住房难的“给力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王凤玲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介绍说,《教育规划纲要》一颁布,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就把目光聚焦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上,着手开展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摸底工作,开展项目前期筹备,全面掌握各地的需求。

“要从最边远、最艰苦、最困难、最急需的地方做起!”2010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启动实施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扮演起“雪中送炭”的角色。

实施涉及中西部25个省份、涵盖整个“十二五”时期的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完成相关任务不仅需要大局意识,更需要科学规划。

2010年,通过试点运行,各地在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设方式、运行保障、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加以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项目建设范围的逐步扩大,中央财政投入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享受到了周转房的实惠。2010年,开展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摸底工作后,河北等8个省区的边远艰苦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试点。3年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68亿元,项目涉及中西部地区20多个省份的6100余所农村学校,建设规模达440多万平方米,为16万名农村教师解决了住宿问题。如今,“十二五”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已经印发,项目库已经形成。

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的实施,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起到了重要作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乡八大河完小教师田伟民说,“周转宿舍的建设,让我们告别了危旧住房,工作生活条件均有改善,以后我们就能安居乐业了”。

“我要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就要有一所房子了,面朝溪水,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教书育人心头挂,高高兴兴培英才!”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教师钟小辉说,“周转宿舍建设,能使我们吃住在学校,安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钻研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上,有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正在采取打组合拳的方式全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农村周转房建设、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局面一定会形成!”教育部教师司司长许涛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