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历史文化中起跳
本报记者 吴陆牧
街头一角。 吴陆牧摄

引言

去年年底,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全国热映,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也使得该片主要外景地之一的重庆两江新区“两江国际影视城”成为广受人们关注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步入影视城,凹凸不平的水泥路,吆喝着的卖报声、满街跑的黄包车,以及国泰大戏院、《新华日报》营业部等一片仿建的古旧建筑群,让人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战争年代——

诞生——造 城

两江国际影视城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核心区域,背靠龙兴古镇,南枕复兴镇,东倚明月山,西临御临河,形状酷似一把放在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中心区的“金钥匙”。

“这里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小镇,如今正逐渐成为重庆市的文化新地标和产业高地。”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两江新区建设影视城,源于重庆丰厚的抗战文化资源。

尽管重庆市相继对抗战遗址作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开发,但项目大多比较分散,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2009年,重庆两江新区成立后,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建设两江国际影视城作为产业突破口,统筹谋划、整合集聚重庆的抗战文化资源要素,开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篇章。

如果说决心建设影视城只是一个选择,那么,确定建设什么样的影视城才是真正的智慧。重庆两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渝告诉记者,两江国际影视城将主打民国特色,整体规划分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陪都风情和民国特色的影视基地民国街,占地1.4平方公里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及占地1.6平方公里的大型娱乐主题公园。

两江国际影视城以“城市+产业+影视+生态游乐休闲”的理念打造,将围绕民国特色、陪都风情,以文化创意为主体,将影视城建设成为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及独具后现代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据介绍,目前影视城民国街已经启动拓展区建设,将投资近3亿元增建教堂、公馆、使馆、名人故居等一批精美的民国建筑,并打造创意商业、休闲旅游板块,与主街连成一片。同时,两江新区管委会正与好莱坞、迪士尼洽谈,计划将其引入影视城规划的大型娱乐主题公园。

发展——造 局

在打造两江国际影视城的同时,重庆两江新区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视野和格局。一方面,以开发建设影视城为起点,逐步向周边区域布局和拓展,形成一批新的文化产业战略节点;另一方面,将文化元素融入新区的开发建设中,提升城市发展内涵,促进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发展。

影视城北侧和南侧,重庆市两大历史文化古镇——龙兴古镇和复兴古镇正不断挖掘独具巴渝特色的民俗历史,展示其文化内涵和价值,与影视城联动发展,形成一个立足于历史文化的旅游集聚区。

影视城东侧和西侧,龙兴工业园广阔的经济腹地成为接纳文化产业扩展的新空间。两江新区正沿着御临河打造长达2公里的滨江大道,逐步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高端艺术培训、休闲旅游、游艇观光等重点产业,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带。

此外,两江新区还坚持文化产业与工业园区建设“双轮驱动”,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文化产业助推园区的经济发展。

两江国际影视城所处的龙兴工业园是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肩负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使命。“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必须靠智慧,靠高端人才。”龙兴工业园城乡统筹部部长杨世林说,要留住高端人才,一个题中应有之意就是克服工业园区缺乏文化元素的短板。

杨世林告诉记者,“一半工业一半城”是龙兴园区发展的真实写照,包括两江国际影视城在内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不是工业园的配套,而是具有主体地位。目前,两江新区正在龙兴工业园内不断整合聚集文化、旅游和创意的相关要素,构建起特色鲜明、多位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转型——造 势

对于正处在起步阶段的两江国际影视城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营销策略,是一个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问题。朱晓渝告诉记者,在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思考后,两江国际影视城提出了“影视剧拍摄为亮点,抗战文化为核心,商业经营为支撑”的经营发展定位,在保留特色拍摄功能,兼顾商业影视的同时,全面开放经营,着力打造商业和旅游。

毫无疑问,抗战文化是两江国际影视城最大的卖点,而影视作品则是其营销造势最有效的手段。2011年6月,两江新区与华谊兄弟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影视城内建设民国街拍摄基地,并由冯小刚执导拍摄电影《一九四二》;2012年3月,民国街竣工,剧组入驻拍摄;2012年11月,《一九四二》在两江影视城举行重庆首映式,民国街也正式开街。

随着《一九四二》在全国各大影院的热映,前来影视城观光旅游、考察学习、投资兴业的人与日俱增。两江国际影视城营销策划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单日游客量已经突破10000人次,而且不断有商家主动前来联系入驻。

在“引进来”的同时,两江国际影视城也不断“走出去”造势。朱晓渝说,影视城一方面与国内知名影视基地和电影类高校加强对接与合作,以此集聚人气扩大影响;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走出去”宣传招商的力度,提升影视城的品牌形象。“下一步,我们还将策划举办一些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把更多游客吸引到两江国际影视城来。”

如今,两江新区正朝着重庆文化产业新高地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崭新的时空坐标上,一个更有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让人期待。

集聚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

吴陆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这种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便可以成功塑造城市的形象,激发城市无穷的创意和活力。重庆两江新区正是抓住了“抗战文化”这一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和开发,并构建起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以内陆开放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任务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在加快城市开发和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将文化生产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加以统筹培育,走向了文化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

就目前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两江新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新区在政策、空间、产业、区位等方面的先天背景,以及重庆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劣势就是文化消费市场尚未形成,配套政策、设施、人才和技术资源跟不上,以技术和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发展受限。

以两江国际影视城发展为例,它正是依托重庆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资源,借助电影《一九四二》的传播效果,让影视城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并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全国影视城普遍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两江国际影视城如何走出差异化经营模式,最终实现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是管理者亟需考虑的问题。

当前,两江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成长阶段,对内部和外部条件要求较高,如政策法规的良好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在这个阶段,一方面应当整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出台完善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相关行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市场,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形成有重庆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以此在打造西部文化高地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