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镇化要先做科学规划
谭向勇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使人们在居住、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方面享受更多更好的物质与精神,从而更大程度上挖掘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2年,世界平均城市化率达54%,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超过80%,我国城市化率约52%。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必将加快发展。发展城镇化,首要的是做好县域发展规划。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规划县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蓝图,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利用规划、人口规划、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农业规划、政治文化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等。规划要明确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规划要讲系统性、综合性和长远性;规划要立足当地实际,要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规划是顶层设计,要尽可能从逻辑上杜绝我国城市化中可能出现的负面现象;规划要邀请多领域的专家,避免对规划随意调整和修改,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其次是做好县城建设规划。县城应该成为县域的中心,规模应该能容纳县域三分之二的人口。县城的建设不能是中国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而应该根据自然条件及资源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城市模型。城市是为人们更好地生活而发展的,而不能是为了土地财政,更不能受控于房地产商的利益或投机者的驱动,把县城建成睡城或空城。

县城的建设要有产业规划配置,农民到县城后除了居住外要能够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就近上班,同时解决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尽可能减少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社会成本。县城的建设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有街道布局、地下排水等各种城市硬件条件的长远规划,不能一边建设一边拆迁。要考虑到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会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特别强调的是要一开始就有严格的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使县城成为现代文明的中心。

再次是做好农业现代化规划。农业现代化规划要保证农业基本用地,同时要大规模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要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在大部分农民进城后,逐步完善土地制度,建立现代家庭农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股份制的大型农业企业。同时允许其他大企业进驻农业领域,但必须杜绝一些企业以入农为借口进行圈地活动。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鼓励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资金的青年成为新型农民。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关键要正确地对待农民。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不能强迫农民进城,要在农民进城的过程中引导和补贴农民,政府的财政应更多地投入这个发展过程,而不是通过这个过程去从农民身上获取好处。即使农民进了城,也要承认农民对其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要允许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进一步加强省直管县工作,逐步形成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管理体系,提高我国的社会管理效率。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农业经济学博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