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博鳌亚洲论坛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汽车工业的成长与困惑
本报记者 牛 瑾

201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合资3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问题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将左右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在4月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汽车业的开放与融合”圆桌讨论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向记者谈起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

无论是并购还是开启新的合作模式,北汽近两年在国际化的发展中都非常活跃。“我们拟定了北汽国际化战略,成立了集团下属的北汽国际,今年正式迈开了乘用车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力争每迈出一步,就能打开一个市场,就可以建立一个中国的好品牌,逐渐把国际化的步伐走稳、走实。”徐和谊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北汽也不例外。徐和谊提出四点念好“人才经”的经验供行业借鉴:首先,企业一定要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干事业、想发展的环境;第二,人才战略是全球化的,无论来自汽车行业还是相关行业,无论是中国籍还是外国籍,只要是人才,在北汽都会有施展才干的广阔空间;再次,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包括管理部门与一线之间、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之间、各发展板块之间,人才可以在集团自由流动;最后,北汽还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让更多年轻人更快的成长。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三个问题——预测中国汽车销售峰值是多少、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下一个3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徐和谊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3500万辆至4000万辆、10%至15%、全球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