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2012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
记者崔文苑

本报北京4月7日讯 记者崔文苑报道: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逆差。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2012年,国际收支总顺差1763亿美元,回落至2004年的水平,较2011年下降56%。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3%,仍保持在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储备资产增幅明显放缓,与GDP之比为1.2%,较2011年下降4.1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但外汇局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基础还不牢固。

报告显示,去年全年跨境资本流动短期变化明显。2012年第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回暖,资本和金融项目由2011年第四季度的逆差292亿美元转为顺差561亿美元。第二、三季度,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资本和金融项目分别为逆差412亿美元和517亿美元。第四季度,国内外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加上主要发达国家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资本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重新转为顺差200亿美元。

报告同时指出,在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情况下,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但顺差规模较上年可能有所增加,“促平衡”任务依然艰巨。

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经济金融稳定的能力,要全面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并加强外汇宏观总量分析和区域分析。同时要管好用好外汇储备,进一步完善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充实和完善政策预案,防范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冲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