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珠中江发展路线日渐明朗,三地携手打造“双箭弓型”发展格局——
珠中江经济圈双“箭”突围
本报记者 张建军 李茹萍
珠中江经济圈覆盖珠海、中山、江门三市,是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之一。该经济圈将建成以滨海发展带为“弓”,沿中江高速发展带为“弦”,广珠西线高速与105国道发展带和沿高栏港、银洲湖与广珠铁路发展带为“双箭”的“双箭弓型”发展经济圈。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2009年以来,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重点在规划统领、交通先行、对接港澳、服务粤西、产业协作、环境共治、科技交流、应急协同等8个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

历经3年多的磨合与探索,如今珠中江经济圈的发展路线图日渐明朗。根据去年年底公布的《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珠海中山江门三地将携手共建以滨海发展带为“弓”,沿中江高速发展带为“弦”,沿广珠西线高速与105国道发展带和沿高栏港、银洲湖与广珠铁路发展带为“双箭”的“双箭弓型”发展经济圈。

该规划提出,滨海发展带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石油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港口物流等为主的海洋产业,并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促进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沿中江高速发展带则打造珠中江地区北部产业对接发展带,辐射粤西地区经济发展。

沿广珠西线高速与105国道发展带将通过对沿中江高速发展带和滨海发展带之间连接作用的发挥,促进珠中江一体化空间格局的形成。沿高栏港、银洲湖与广珠铁路发展带将向北对接广佛内陆港区,向南融入国际航线,打造以重化和装备制造为主的临港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指出,三地将探索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并与澳门在交通网络、口岸通关、信息网络等方面实现对接,全面推进珠中江地区与澳门供水一体化。在高新技术合作领域,三地远期还将携手澳门共同建成珠江口西岸(珠中澳)东部串珠式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带,同时发展区域旅游联盟。

三地今年共推26个公共项目

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庞国梅告诉记者,根据年初发布的《珠中江经济圈2013年度工作计划》,今年珠中江三地要共同推进26个合作项目,内容涉及供水网络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以及民生服务,其中有7个项目要在2013年年内完成,有5个项目要在年内动工。

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邹家军认为,珠中江被划定为一个经济圈充分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三地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首先,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珠中江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区域,在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体化的渊源。其次,从珠中江的地理位置看,三地山水相连,土地相接,人文相近,一体化的愿望比较强烈。再次,从三地现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来看,三地一体化可以实现各自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走不同于珠三角东岸一体化之路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表示,尽管相对深莞惠、广佛肇而言,珠中江经济圈经济总量最小,但珠中江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经济发展比较平衡、资源拥有量多、土地等资源充裕、侨乡优势明显等。如今三地明确共建“双箭弓型”发展经济圈,既有利于其用好自身的特色优势,又勾勒出了三地一体化升级发展的新蓝图,将有望走出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一样的一体化发展新路。

据悉,未来珠中江经济圈的战略定位确定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国际高端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经济圈。预期到2020年,珠中江区域将实现人均GDP9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建成区绿地率为42%的发展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