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饱蘸深情在笔端
——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离休老军医赵子义
本报记者 张忱 通讯员 余 敏 杨亚斌

写书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已是遥远而陌生的事情,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88岁高龄的离休老军医赵子义,34年来通过书信,为数以千计的血液病患者义诊,把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了一个个素不相识的患者。

“请您帮看看,我是不是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今年春节前夕,广东患者张先生通过书信向赵子义求诊。认真研究了张先生的各项血相检测指标和所述病情,3天后,赵子义回信张先生,初步诊断是早期“再障”。

在赵子义家中,她诊疗过的所有患者的原始信件和医疗档案,塞满了几十个卷宗。“患者的每封信,我都会回复。”据赵子义说,34年来,她给求诊患者复信3万余封,远程义诊病人3000余人。

有的患者,治疗期间向赵子义持续来信数十封。河南获嘉县一位患者,7年里先后和赵子义通信25封,赵子义在他的档案卡片上抄录的血相数据多达1000多个。

也有的病人,简短的一两封信后就没了下文。尽管时隔多年,赵子义仍把信件和他们的医疗档案卡收藏着。“每个病人我都要负责到底。”赵子义用最原始的书信通讯方式,搭建了一条条延续生命的桥梁。

患者缘何络绎不绝求助赵子义?赵子义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二内科原主任医师,国内知名血液学专家,1989年离休。1979年,赵子义因证明“左旋咪唑”——这种曾经只是用来打虫、即使现在也不过2.5元一瓶的药,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特殊疗效,全国闻名。其后,国内20余个省区市的患者纷纷写信向她求助。她不厌其烦地一一回复,成了“不见面的好大夫”。

不见面,自然谈不上诊疗费。有人劝赵子义,适当收取一点费用。赵子义却说,治病救人是我作为军医、作为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苏无锡病人凌知民,因在当地买不到赵子义在信中开出的药品,停止了治疗。赵子义得知后,自己掏钱给凌知民寄去,鼓励他继续治疗,直到痊愈。凌知民激动地给赵子义写信说,“过去我曾信教,现在我相信您就是我们病人的‘上帝’。”

医院内科主任张秀芳说,赵老师开处方的最大特点是便宜,一个方子可能只需要几百元。“左旋咪唑、康力龙加上一些辅助药,1年吃下来才1000多元钱,我的病就好了,可以下地劳动了。”在武汉某社区医院病房里,65岁的“再障”病人郭齐荣给病友们讲起了赵子义给自己治病的事儿。

1998年,老郭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经人介绍来到赵子义所在的武汉某社区医院看病。两个月后,他的血相开始趋向正常,因为经济困难,赵医生给他开方子,让他回家吃药。10多年过去了,老郭的病有些反复,他再次来到武汉总医院,“没想到赵医生还在这里查房,她都快90岁的人了啊!”

1989年离休时,不少地方大医院高薪聘请赵子义,都被她婉言谢绝,然而,她却接受了一个“再障”患者较集中的社区医院——湖北省地质医院的邀请,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赵子义说,“我要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