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洲商人 义乌圆了“掘金梦”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杨 柳

“这里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经商环境,对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3月22日,从事对华贸易10多年的马达加斯加商人Vicky站在摊位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笑容满面。

Vicky指的“这里”,就是她开展贸易往来的落脚点——位于浙江中部的义乌市。如她所言,来华的非洲商人无外乎看重两点:一是政策扶持,二是经商环境。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要在华设立有优惠、扶持政策的非洲产品展销中心。该中心于2011年5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正式开业,占地5000平方米,可供40多个非洲友好国家设置摊位,每个摊位约占100平方米。在政府支持下,该中心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为非洲国家开辟了贸易窗口,增加非洲对华出口。

据介绍,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内的40多个摊位是由非洲国家推荐的贸易促进机构或专业贸易商优先作为本国摊位的经营主体,负责商品的展示和营销等运营工作,并享受免交3年的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空调费、公共区域电费等优惠政策。为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自2012年1月起,与中国建交的30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开始全部享受60%商品对华出口零关税待遇。

Vicky在马达加斯加大使馆的推荐下,于2011年底开始入驻展销中心。她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外籍商人和我一样都选择了义乌作为贸易往来的落脚点。”据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已有来自非洲51个国家或地区的约3.9万人次客商前往义乌采购。

“小城市、大市场”形成了义乌得天独厚的经商环境。义乌市拥有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共有170万种商品外销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日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借助义乌这个平台,非洲商品可以很快进入中国市场或转口到其他国家。

Vicky告诉记者,自入驻展销中心以来,她积极参与商城集团组织的展会推介活动,生意逐步形成规模,将马达加斯加的“特产”销往中国各地。平均月成交额达到了1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3个马达加斯加人全年收入的总和。

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经过近2年的发展,已成为非洲商品在中国的最大展示平台和营销中心。目前,入驻主体已由2011年的23个国家33个主体增加至27个国家37个主体,入驻商品种类达到2300余种。

目前,展销中心经营规模随着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逐渐扩大,经营方式趋向多元化,部分主体通过网络配合实体店等多种营销方式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非常有信心。”Vicky对记者说。随着中国与非洲各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增强,中非贸易在互利共赢中深化发展。近些年,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20%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