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并非仅仅是勒紧腰带,也不是要将政府合理开支硬性卡住,而是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从政策的提出来看,“过紧日子”绝不是一时性的。即使我国经济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过紧日子”的思想也不应改变,“过紧日子”的行动也不应停止。从现实来看,我国将逐渐告别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时代,首先需要进一步削减政府开支项目。
政府学会“过紧日子”,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调结构、保重点项目、加大对基层的支持,体现政府的责任和担当。政府部门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老百姓的钱“一分一厘,当思来之不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乱花,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去办。让“过紧日子”成为一种常态,坚持和发扬下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事实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过紧日子”的思想不可或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就要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
比如,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标准,落实定点接待等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简化迎来送往;压缩公用行政经费开支,减少非经营性支出;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豪华装修办公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只有心里装着人民,把百姓当做自己的主人,全心全意做好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过紧日子”。
应当看到,政府“过紧日子”并不一定等于过苦日子。我们讲的“过紧日子”,并非仅仅是勒紧腰带,也不是指要将政府合理开支硬性地卡住,而是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吝啬,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浪费,这应该是我们“过紧日子”的基本标准。
还应进一步看到,“政府过紧日子”与“人民过好日子”并不矛盾。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解决好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政府过紧日子”,其实正是“人民过好日子”的前提。
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要从细微处入手,把“过紧日子”落实在行动中,并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