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豆种植面积日益减少、大豆压榨加工企业大量停工,我国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大豆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日前,记者随农业部调查组赴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进行了调研。
种植面积缩减
黑龙江望奎县惠七村农民曾明有75亩地,去年种了40多亩大豆、30亩玉米,今年计划全部改种玉米。“一亩玉米比一亩大豆可以多赚250多元。”曾明说。
望奎县副县长胡忠伟介绍,2012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28万亩,今年预计将减少至20万亩,减幅28%。大豆比较效益低,农民都不愿种,仅靠市场调节,种植面积缩减的势头无法遏制。
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介绍,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6300多万亩减至2012年的3899万亩,综合分析,2013年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10%以上。
面积缩减中的结构性问题更值得注意,优良地段越来越难见到大豆的“身影”。近5年来,大豆减少的面积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四积温带,其中第二积温带降幅最大,占到减少面积的44%。热量条件更好的第一积温带目前只剩零星种植。高寒地带的五、六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则相对稳定。
“那些好地段都改种高产作物了。”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支书韩作国道出了农民的朴实想法:“想让农民种大豆,必须给实惠、有钱赚。”
缺少政策扶持
造成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直以来国内大豆单产难见提升的“内功”不足,也有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外来冲击。而近些年国家缺少扶持大豆种植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态势。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作为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没有配额限制,大豆加工企业没有保护。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暴跌,不断打击国产大豆。
大豆目前仍属于经济作物,不能享受到很多的政策优惠。“我们县耕地面积401万亩,近几年粮食产量快速提高,2012年达到360多万吨,得到了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奖补资金。如果种大豆,由于大豆产量仅是玉米的四分之一,粮食总产量就达不到大县的标准,我们就拿不到国家奖励。”依安县农业局局长王仰波无奈地说。
农垦九三管理局局长张贵春表示:“保住大豆,必须是一揽子计划,只要国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大豆生产。”
出路应在何方
随着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大,大豆的出路究竟在哪?专业人士认为,大幅度恢复大豆生产已无可能,当务之急是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大豆生产继续下滑的势头,保持国产大豆一定的自给水平。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说:“大豆不应当被简单地视为油料,它应当划入粮食作物,享受相关优惠。”
新对策要照顾各方面利益,调动起全链条的积极性。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表示,应当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种植环节成本,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同时,出台大豆生产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抓大豆的积极性。此外,积极培育非转基因大豆消费市场,拉动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价格提高,调动企业收购加工国产大豆的积极性。从长远看,还要加强科研,增加大豆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