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治理的智慧惠及民生
——全国公安机关转变职能纪实
本报记者 许跃芝 李万祥

当前,社会整体越来越安全,老百姓对平安的诉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创新机制,推动作风转变,寓管理于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推进平安建设,公安机关一直在努力。

适时启动机制创新引擎

提要:无论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是充分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公安工作机制改革风生水起。

近年来,公安工作面临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优化系统功能、借助社会资源等体制机制创新,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装备器材的前提下,改善与提高警务战斗力?

2011年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首批254名驻区民警下沉社区,成为社区里的治安“大管家”,主要担负群众工作、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组织等任务。随着这一制度在全市推行,百天后北京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约20%。

向机制创新要警力,向信息化建设要警力,让警力更科学地流向民生所需。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充分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

“鼠标轻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了公安民警打击犯罪的生动写照: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追逃,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平日里,依托“天眼”,将嫌疑人一步一步从事发地追到自己居住的小区,已经不算抓人眼球的“新闻”。

近两年,随着公安微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无数网友已经习惯了黏在微博上听“江宁公安”、“平安北京”等等。有媒体评价说,“开办公安微博,既意味开辟了一条与民众沟通的新管道,也意味着直面民众选择和监督的巨大压力”。

本着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姿态,公安机关集中推出了14项便民利民措施。如今,交通违法行为发生了,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到机动车登记地或违法行为发生地缴纳罚款,少了很多折腾;无数父母可以不再为孩子们在学校的安全问题做噩梦了,14万个中小学、幼儿园的“护学岗”,真正站立成一种护佑祖国花朵的姿态;节假日里,人们也不再为不能办理身份证明发愁了……

今天,“网上公安政务大厅”早不是啥稀罕事儿。记者曾亲身在出入境办事大厅一次性办理护照、港澳台通行证,整个过程耗时不到60分钟。

2012年5月15日起,电子普通护照已在我国各地统一启用签发。不远的将来,持照公民以自助方式出入境还会更加便捷。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交规“123号令”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与之相对应的一组数据却是,“2013年1至2月,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明显,其中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导致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6.4%、71.2%”。

这些变化的数字,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明显成效。从此,“公民文明交通行为”有了强有力的机制作后盾,更高水平的“平安交通”将会实现。

全环节主动接受监督

提要: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和全面系统的执法管理,是保证公安机关和民警规范执法、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途径。

2012年10月25日,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境外媒体记者,应邀参观了首都公安监管场所。

从过去“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如今以自觉的姿态向社会开放,这是公安监管部门在推进我国法治文明建设、大力加强公安监管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又一进步。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民警的执法实现了“流水线”作业,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强化了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实时、动态监控。

2012年10月,公安部出台的《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第一部全面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公开的规定性文件,该规定重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是公安机关践行执法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更多的监督保障措施在执法过程中得到应用。民警胸前的执法录音录像仪,能够对办案环节实施同程录音录像,并实现了远程网上监督。

来自媒体的监督也是公安机关不断改进执法工作的动力。公安机关还通过建立网上公安局、网上服务大厅、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和微博等方式,开展执法办案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既方便服务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又强化了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外部监督,促进执法公正。

平安期盼共同的追求

提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应急救援机制日臻成熟,扎扎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平安、健康。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精神,公安部党委专门研究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的10项规定。

结合实际工作转变作风,从2008年启动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到2011年初开展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再到2012年开启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全国200万公安民警走进厂矿企业,走进城乡社区,来到百姓中间,打开大门访民意,敞开心扉听民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为具体行动,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近年来,围绕打击违法犯罪和社会管理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公安机关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谋划,科学安排,使公安工作迸发出更大效能。

从汶川地震、玉树地倾、舟曲泥覆到大连油火,公安民警和消防武警官兵高擎的手臂,一次次从地裂、泥淖、大火中托起生的希望;

打拐工作“一长三包制”、“失踪儿童快速查找机制”、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等一系列机制措施,DNA检测、模糊信息比对等高科技手段,让一个个孩子擦干眼泪,找到回家的路;

对电信诈骗、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活动重拳出击,高压打击,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当地沟油、毒胶囊、问题奶粉、塑化剂、瘦肉精、病死猪肉出现时,当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命健康遭受严重威胁时,公安机关主动作为,用最大的努力捍卫着老百姓餐桌的安全,进一步推动了各有关部门形成执法合力,深入推进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

……

老百姓可能分不清什么刑警、特警、交警、治安警、消防警、户籍警、巡警,但却知道,与他们贴得最近,给他们带来平安、温暖的,是身边的公安民警。

上图:黑龙江省黑河市兴安边防派出所民警在市区重点地段的治安岗亭执勤。

邱小平 吕涛摄

右图:广东边防七支队十二中队官兵在帮助清理打捞水库里的垃圾。

陈培高 廖键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