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伊士经贸区造福埃及民生
本报驻开罗记者 胡英华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推动和促进下,中埃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埃及呈现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顺利完成起步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华晨汽车、吉利汽车、巨石玻璃纤维等一大批现代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或加大双边合作力度,或直接在埃投资建厂,促进了埃及当地工业水平的提升。

作为两国间经贸合作的重点项目,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倍受两国政府关注。2012年8月,埃及总统穆尔西访华期间,两国发布的中埃联合新闻公报明确提出“对稳步推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表示欢迎”。可以说,合作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无疑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缩影,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埃投资的良好愿望和积极态势。

自2008年9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在短短4年时间内,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顺利完成了起步区的建设和招商工作,为在埃中国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和投资平台。在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包括近8万平方米的12栋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的苗圃公园、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区以及蓝领公寓、仓库、足球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不仅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完备的水、电、道路、天然气、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各种综合服务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此外,合作区为入区企业提供的“一站式、一条龙”配套服务,包括投资服务、职业培训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涉外手续服务、经营代理服务、物流保税服务等,为加快企业投资项目进程、降低投资和经营管理风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目前,起步区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共进驻企业和机构45家,其中建设型企业2家、服务型企业2家、生产型企业27家、配套服务机构14家,总计吸引投资近6亿美元,为埃及本地居民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从产业布局来看,在起步区的企业中,既有宏华钻机、国际钻井材料制造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巨石集团,也有位于中小企业园区内众多立足本地市场、生产各类日常用品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合作区已经形成石油装备产业园区、高低压电器产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以及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依靠产业集群,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初现端倪,合作区的“投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生动写照。一方面,合作区吸引和服务于众多中国企业,为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一大批具有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中国企业奔赴埃及植根发展,填补了当地的产业空白,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就业机遇,惠及了埃及民众。

得益于埃及辐射欧、亚、非的地缘优势和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合作区营造的优质投资环境,未来合作区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中埃双方正就扩展区6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权转让问题进行谈判,并就部分合作内容达成了一致。可以预期,在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下,在中埃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的良好氛围中,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前景广阔,充满希望。

在汽车制造和销售领域,中埃企业近年来的合作与交流,同样也彰显了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发展、互利共赢。在埃及,以华晨中华、奇瑞、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同埃及企业合作,在当地拓展市场,投资建厂,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华晨汽车在埃及销售中华及海狮汽车4000余辆,同比增长200%,刷新了历史纪录。2010年,华晨汽车集团同埃及巴伐利亚集团组建合资销售公司和合资生产厂,总投资额达到7500万美元,计划通过新建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以及与整车生产配套,实现年产3万辆目标,此举标志着华晨在埃及由组装厂逐渐向合资建厂的经营方式过渡。奇瑞汽车自2005年与埃及艾布·福图赫集团开始合作,从最初的整车进口,到合资组装生产,目前奇瑞埃及DME工厂目前已经拥有4条焊装生产线,年产能达到3.5万辆,占埃及整个汽车市场年产能的12%。该厂45%的本土化率,使奇瑞汽车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更带动了诸多埃及本地企业发展。

深入合作,互利共赢,中埃两国企业正通过两国不断发展成熟的政治和经贸合作关系,借力于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平台,以两国企业间长期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基础,不断提升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合作层次,共同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实现两国经贸合作的持续健康快速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