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货币政策仍应设定多重目标
张 伟

货币政策是一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一段时间,有观点认为,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不够强,要平衡的目标过多,不利于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应该借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做法,采用单目标制,即通货膨胀目标制。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都是具有多重目标:一是低通胀,这在货币政策中所占分量也最大;二是促进经济发展;三是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相对低的失业率;四是保持国际收支总体均衡。

我国之所以采取多重目标制,而无法像欧美等国实行单一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发展仍处于转轨期,许多产品的价格改革还没有到位。在价格转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价格扭曲,转向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产品和服务,以及水、油、汽等能源产品的价格,都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定价的方式理顺,如果货币政策过多强调低通胀这个单一目标,必然会阻碍政府对上述领域进行价格改革。另外,单一目标制通常建立在市场有效假说之上,这显然也与我国现在的市场发育水平相背离。而此轮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即便是成熟的欧美发达经济体,有效市场假说也并不能完全成立。

实际上,从操作层面看,单目标更容易实现,多目标制的操作要求则复杂得多。因为不同的目标之间有时会相互冲突,这就意味着必须对其中一部分目标进行相对权重的取舍。比如,近10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货币政策紧紧盯住通货膨胀而放弃国际收支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实中我国央行经常采取的办法就是在不同目标之间寻求折中点,如果放弃其他目标而紧紧盯住某个单一目标,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