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坊巷处处 有佳音
本报记者 石 伟 李盛丹歌

三坊七巷,藏身于福州闹市区的一片古城,坊巷纵横,白墙瓦屋,曲线山墙。这些纤陌小巷中,留下过“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足迹,留下过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沈葆桢的足音,留下过翻译《天演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气息……走上青青的石板路,你的脚印就必然和某一位近现代名人的足迹重合,正如这里的人们常说的,“一处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初访三坊七巷,必定会感叹其古代建筑的精致,好奇每个坊巷流传的名人故事。除了听故事、品特色小吃之外,三坊七巷的魅力还在于其时时以文化的多元诠释着这座城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这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也吸引着很多人闲暇之余就来感受一把文化氛围。

今年元旦期间,三坊七巷系列迎新年活动别具特色。南后街75号举办的柘荣剪纸展,200多幅剪纸作品向市民全面展示了柘荣民间剪纸艺术的风采,一幅幅生动精美的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欣赏。南后街传统的服饰结合流行舞蹈形式的快闪行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立体画展,“坊巷骑兵、动漫街肆”迎新旋风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要打造一种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文化,就要“形神兼备”。历史上的三坊七巷是老字号云集之地,经过保护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以其超强的“气场”吸引着工艺美术企业的眼球。如今,三坊七巷吸引了近30家工艺美术类企业,有寿山石、软木画、脱胎漆器、油纸茶、牛角梳、根雕等具有福州特色的产品,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聚成堂”书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等老字号也陆续回归。在福州人眼中,三坊七巷既是古典街坊文化的大观园,又是接待宾朋的文化客厅。

三坊七巷的优势是文化,出路也在文化。为了更好地保留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小黄楼、王麒故居等庭院的原貌,福州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文化建设。现在,三坊七巷正在建设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包括“1个中心展馆、37个专题馆、24个展示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形态,社区博物馆将传统博物馆的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代社区的生活和旅游休闲发展融为一体,激发了古老街区的文化活力,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传承了闽都文化。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三坊七巷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延续了城市的文脉,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有与旅游联姻,才能彰显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福州后会先到三坊七巷,品一品茶,听一听历史。2012年,三坊七巷接待游客820多万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