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长的过程急不得
瞿长福

与传统职业农民相对应,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属于新生事物。新在哪里?新在他们不是以耕田糊口为目的,更不是因为户籍土地等原因被迫留在耕地上,而是主动务农、终身务农,同时具有传统农民所不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资本。

这种新,不只是换了个“种田人”而已,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由子承父业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现代农业时代的开启。现在耕地,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农产品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国际市场影响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在刚性增加的人口和消费需求面前保持更加充裕的农产品供应,靠什么?首先是人。无论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明创造还是推广应用,首先得有人才行。这样的人,“老农”不行,“农盲”不行,只有“新农民”。

所以,新型职业农民不只是培养几个新的“种田人”而已,而是关乎农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对待“新农民”的问题上,这一点尤其重要。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还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务农人员需要转移出去;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新农民”进入农业领域。解决这样一对矛盾,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壮大。

新型职业农民不是突然出现的一支队伍,他们是逐渐成长、慢慢长大的。他们不是对现有“老农”队伍的突然取代,而是与他们交融,并且相互推动、影响,最终逐步取代传统职业农民。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就会防止以“运动式”的方式、以规模化为理由,把现有的“老农”硬性“挤出”甚至“赶出”农地。

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是相对的。他们中一部分人一开始就具有较好的农业知识和务农资本,受过较好的农业专门训练或农学教育,但更多的还是农家子弟的子承父业。不要以为“农二代”都以远离土地为本领,许多回村返乡的“农二代”正在以新的方式扛起他们父辈的希望。这就需要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农二代”身上,而不是凭空打造出一支“空降队伍”。

所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把握重点、逐步推进。从内部来看,需要在专业培训和系统教育上增加针对性、实用性。从外部看,需要在支持扶持农民、增加农产品效益上下更大的气力,因为没有务农效益的增加,就难有务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同时,要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耕作条件上加大投入,夯实“新农民”稳定务农的综合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