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际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各国政策 把脉复苏进程
资料图片

关注各国政策把脉复苏进程

世界经济带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进入了2013年,经济复苏前景依然渺茫。不仅于此,开年以来,由于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预期持续升高,竞争性汇率贬值四起,世界经济协调合作共克时艰的策略和意愿面临被搁置的危险。本版今日刊出“”以飨读者。

美国:经济尚未全面复苏

宽松政策分歧增大

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复苏乏力、社会分化加剧、两党严重对立等重大挑战。近期各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增长,虽然尚未进入全面复苏,并且常为两党政治斗争所干扰,但与欧洲、日本相比,其经济增长前景略胜一筹。

实现经济复苏 解决就业问题

奥巴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时表示,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企业已创造了600多万个就业岗位,汽车销量达到5年来最高水平,原油进口依赖度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住房市场正在回暖,股市也在反弹,未来应通过改革税收制度、鼓励制造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日前,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2013年总统贸易政策议程》报告,提出继续推进五年出口翻番计划、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谈判等工作重点,旨在打开美国出口市场和维护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领导地位。另外,为启动名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美国与欧洲将正式开始其各自“内部程序”,美国期待该协定将为双方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全面复苏和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施政重点主要包括巩固和发展制造业,发展新能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革新和应用,增加教育投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削减预算赤字(未来十年削减4万亿美元预算赤字),继续推动出口倍增计划,加强金融监管、继续贯彻金融改革法案,推动税收、医疗、移民等领域的改革等内容。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微增0.1%,表现略好于1月公布的萎缩0.1%的首次估测值。当季美国经济增速为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弱表现。2012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2%,增幅大于2011年的1.8%,但小于2010年的2.4%。该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近70%的个人消费开支当季增长2.1%,联邦政府开支减少14.8%,美国出口下降3.9%,非居民住宅固定投资上升9.7%,住宅类固定投资增长17.5%。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几个月的数据表现良好,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已经降低。

启动强制减支 复苏前路漫长

由于民主共和两党僵持不下,美国政府与国会未能就减赤协议的替代性措施达成协议,3月1日奥巴马签署了自动减支令,正式启动强制性支出削减机制,指示联邦机构开始实施全面支出削减措施,美国历史上罕见的预算削减行动由此展开。白宫和国会以及20多个联邦机构在未来七个月将收缩预算,以削减大约850亿美元的预算资金。减支规模虽然仅占年度联邦支出的2.4%,但涉及面广,国防、外交、教育、医保、交通运输、住宅市场等众多领域将受到影响。市场调查机构指出,受财政紧缩措施打击,美国经济在今年前两个季度中都将处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态,可能导致该国整体失业率重返8%之上。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6日通过本财年(截至2013年9月底)下半年的联邦政府预算临时拨款议案,以避免美国联邦政府在3月底出现关门危机,但是,该议案保留了3月初启动的本财年联邦政府削减850亿美元开支的内容。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当前美国经济增速缓慢,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美国为加速经济复苏,应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战略。当前美国的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不能用削减政府赤字的方法来促进私人投资,涉及政府各部门的大规模开支削减计划将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军队的应变能力。美国当前还需要推动企业所得税改革,加大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房地美对潜在购房者的贷款帮助,通过加快天然气开发等途径来支持能源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是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应该成为当前美国经济讨论的核心,财政赤字不应是政策制定者的核心关切。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美国经济略见起色,但在失业率仍接近8%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距离全面复苏尚有距离。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实施数轮量化宽松政策,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大至3万亿美元以上。美联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输出通胀和货币战争的担忧。美联储内部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分歧增大,虽然主席伯南克重申将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但也表示将很快对其进行评估,探讨退出策略。

(本报驻纽约记者 张 伟)

新加坡:

二次结构转型 助力经济起飞

面积只有710平方公里、人口518万的新加坡,如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9万美元。新加坡之所以能够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功不可没。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不走恶性循环路

为了尽快走出低谷,振兴经济,新加坡政府根据经济战略委员会的报告,开始了自1980年以来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将2010年至2020年的年均生产力增长目标定在2%至3%,以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新加坡政府在不久前出台的2013年财政预算中明确重申,政府不能再延缓经济重组和转型的步伐,不能继续走低生产力、低工资以及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之路,这最终将使新加坡企业完全失去竞争力,而工资水平也将停滞不前。为此,新加坡政府在预算中反复强调,一定要继续收紧外来劳动力政策,包括提高外劳税和减少低生产力行业的外来劳动力比例。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确保高端制造地位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计划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那些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行业,以便为新加坡人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新加坡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近日表示,新加坡必须确保能够继续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重心之一。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规划,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将在未来5年内拨款5亿新元支持“制造业未来”计划的具体实施,并将和主要的业界伙伴、大学、理工学院以及研究机构等,联合测试使用新科技以及能够让企业商业化的应用科技,并为新加坡人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作机会。

在服务业方面,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发展数据分析科技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培训2500名分析科技的专业人士,以应对市场的需要。新加坡也将帮助有意到海外拓展市场的中小企业,降低他们进军海外时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

在新加坡的制造业当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新加坡制造业中增值最大、比重最大的新兴行业。生物医药业的快速成长使得新加坡政府看到了新兴产业的高附加值优势,下决心在航天科技领域打造新的制造业增长引擎。新加坡政府将推出一个9000万新元的“卫星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推动新加坡的航天科技产业发展。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陶 杰)

德国:提升经济活力

还得内需支撑

今年1月16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公开发表了联邦政府2013年度的经济报告。这份题为“竞争力是德国和欧洲增长与就业的关键”的报告称,“国外经济对德国经济的助推作用今年明显不如去年”。2012年德国出口增加了4.1%。今年的出口预计增长率只有2.8%。德国政府据此得出结论,国内经济的活力“尤其要靠内需来支撑”。

经济政策制定立足

长期和稳定的增长

德国的经济政策是追求“长期和稳定的增长”,即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就是说,经济的增长不能以牺牲长远的发展为代价。长远的发展需要国家拥有一个健康的财政。不仅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而且包括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皆不可寅吃卯粮,至少要保持在可控或合理的范围。否则积重难返,也就谈不上长期和稳定的增长。

在德国看来,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不是日趋减少,而是愈滚愈大,必然影响金融市场对该国的信任,其借贷成本自然会水涨船高。当一国在金融市场借不到钱或借贷成本无法承受时,危机也就发生了。欧盟成员国希腊上演的就是这样的悲剧。不幸的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也有可能步希腊的后尘,让悲剧再现。

这就是德国和欧盟为何屡次顶撞美国要其扩大财政开支以振兴经济的缘由。尽管由于欧洲央行的努力,欧洲债务危机的形势有所缓解,但普遍认为那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要治本还是需要努力维持国家财政的平衡。同样在国际或外部环境不理想、德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德国政府依然没有放松整顿财政的努力,而是在经济增长和整顿财政之间寻求平衡。

为公民减税

给企业“松绑”

那么,在不增加财政开支的前提下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呢?德国的做法是减负,即减轻公民和企业80亿欧元的税收负担。从今年元月1日起,德国政府调低了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取消或废除了公民看病每季度需交纳10欧元的就诊费,此外还调高了免征税收的额度。免征税的额度不仅关系到工资或收入所得税,还应涉及到资本或利息税。

按照现有政策,德国每人每年有800欧元的免税额,主要涉及银行存款每年获得的利息或炒股获得的收入,超过部分的额度需交纳25%的“资本税”。两个人的家庭,每年的免税额度是1600欧元,其余部分按25%的比例缴纳资本税,以此类推。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调高免税额度对于低收入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来说,等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他们在银行的存款基本上不用纳税。

减税表面看似减少了国家收入,进而影响到国家收支平衡。但稍加分析就可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德国去年四大社会保障收支盈余170亿欧元,2011年盈余159亿欧元。根据当今流行的经济理论,企业库存为“零”是最佳状态。对于生产来说,库存意味着增加成本。对于资金的管理来说,库存同样意味着风险。当年收入当年支出最为理想。这样不仅没有资金的浪费,而且还可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降低企业和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比例以及取消公民看病的就诊费,实际上减少的只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对于政府的财政并没有影响。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比例虽然降低了,但在目前盈余状态下并不影响支出。减少养老保险金收入的目的在于让收支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调整可以释放出几十亿欧元的购买力,对于亟待振兴的国内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此外,免税额度的提高也让政府受益匪浅,因为社会底层通过扩大日常开支又增加了政府消费税或增值税的收入。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今年1月份德国零售总额比去年12月份增加2.9%,为2006年12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当然这不完全是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就业率高、工资收入增加以及通胀下降等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德国政府减负的措施也发挥了作用并收到了良好成效。德国零售商协会认为,今年德国的零售总额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

(本报驻柏林记者 魏爱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