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这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指明了方向,也极大地鼓舞了云南省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的信心。
云南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家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云南省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统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对外开放取得较好成效,并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据统计,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22.2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10亿美元,增长8.4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2年的1.12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2亿美元,增长18.6倍;一批世界500强的国际企业、央企和国内知名企业到云南省投资发展。事实证明,加快云南省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要以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总抓手,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意识,不断提升沿边开放开发水平。要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领域,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关系,形成全方位开放的良好局面。要着力打造滇中产业聚集区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基地。要努力把云南省建成为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要大胆先行先试,把云南省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
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开放之路。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基础先行意识,突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推动铁路“八出省四出境”、公路“七出省四出境”、水运“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和面向西南开放的空中走廊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把云南建成为我国新兴石油化工基地、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和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建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二是抓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跨越发展。云南省正处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阶段,要素集聚、引进发展居于主导地位,必须鲜明地把承接重大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主动承接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重点引进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招大引强,争取更多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投资云南。要推动与央企的合作由资源开发向产业发展转变,促进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要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是抓三大平台建设,拓展开放空间。第一,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努力把该博览会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推动南亚、东南亚区域各国开展对话交流、经贸合作、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第二,建好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金融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快推进昆明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广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机构及中介机构来昆落户,努力构筑金融资源、金融资金、金融人才的洼地。第三,强化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群建设,发展城镇集群,强化县城扩容提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建设山地城镇,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提升城镇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抓开放环境营造,增强发展活力。受特殊的地理和区位影响,云南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达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要把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物流通道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仓储、配送、客货场等人流、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便捷的口岸软硬通道条件,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效能建设,着力培育开放文化,营造有利于开发开放的社会环境。创新政策体系,以更优惠更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云南建设,努力形成集聚效应。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开放走向辉煌,是云南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云南将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视野,敞开山门、海纳百川,努力变“交通末梢”为“开放高地”,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合作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