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镇化进程比较平稳,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富裕农民的过程。而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如是说。
城镇化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说起城镇化,不由得想起记者此前采访中遇到的一位不愿“上楼”的农民。他所在的镇盖起了高楼,环境很好,公共服务也不差,可他还是抱怨说:“我住不惯,我也离不开我的地。”
事实上,不愿意“被城镇化”的农民不在少数。因大范围拆迁造成大量失地农民而引发社会矛盾,正是这种意愿的集中显现。
对于那些还在依靠土地获取收入的农民来说,“住楼房”、“进城”并不具有很大吸引力,土地才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保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这些“上楼”的农民生活有着落。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方式,他们不能算是真正“进城”。
还有一个重要群体是农民工。这些农业户口的工人往往居住在城市,通过城市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最大诉求是真正在城里“扎下根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入学,生病也能有医保……这恰恰是农民工群体完成城镇化的关键。
城镇化背后隐含着多样的群众诉求。一定要看到,城镇化不是房地产化,不是基础设施的大干快上。如果城镇化不能使农民受益,反而侵害他们的权益,这样的城镇化就不能持久。
当前,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也要稳妥,在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把充分尊重农民权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