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投入——4%只是一个节点
鲍晓倩

要确保教育投入继续增加,特别是把这笔钱花好用足,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提升。解决好这一连串问题并不比实现4%目标更容易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众多数字中,有一个数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一个努力了20年的目标!

过去20年间,4%可谓是中国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每当谈及对教育的重视,各方都会谈及这个久未达标的4%。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就提出,在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但直到2010年,这一比重仅为3.66%。此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规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一个简单的数字,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国家、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如今,20年前提出的目标终于实现,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里程碑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开始,因为2012年达到4%,并不意味着2013年仍能达到4%。在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速的前提下,教育投入必须保持与经济增长同等乃至更高的增幅,才能保持住4%的成果。

4%又意味着什么?按照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4%意味着财政性教育支出超过2万亿元,而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不到12万亿元,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每收入6元钱,就有超过1元钱投入到教育,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虽然4%的目标已经实现,但目前我国还有部分贫困山区儿童没有课桌、吃不上营养餐、只能挤在一间茅草房里上课;还有很多农村教师收入微薄,不得不放弃教学事业;还有很多孩子因种种原因上不起学、上不了学……因此,未来要确保教育投入继续增加,特别是把这笔钱花好用足,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提升。具体来说,教育投入是更多用来盖楼造房改善硬件,还是精打细算增加师资投入?是各地区平均用力,还是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家决定,还是健全机制、监督执行?……解决好这一连串问题并不比实现4%这个目标更容易。因此,4%只是一个节点,是更好更优质教育的全新开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