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向好不变 股市缘何迷茫
袁 元
薛红伟作

3月4日,沪深股市创出28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部分代表委员表示:为何中国经济增速领跑全球,而股市却表现得如此不给力?中国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的贡献主要在哪里?

强化“经济晴雨表”功能

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曾经的主引擎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特别是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导致很多产业产能过剩,钢铁、航运、纺织等一些支柱行业上市公司亏损严重。如中国远洋2007年上市初期曾以优异业绩使股价蹿上68.4元高位,成为投资者瞩目的明星股。然而好景不长,至2012年前3季度,中国远洋以亏损64亿元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亏损王”,股价也一路跌至如今的4元多。

人们都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但很多中国的投资者都纳闷,为什么国内经济增速依然保持高位,股市走势却跌跌不休,并在2012年12月跌至1949点的低位。也有投资者拿美国股市和国内股市对比:2008年美国股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度跌至7450.34点,而如今美国经济复苏“小荷才露尖尖角”,指数已创下历史新高。有投资者按美国道琼斯指数涨幅类推,沪指早应站在5000点以上。

如果说股市此前一段时期的大幅下跌,有市场不成熟、投资者恐慌情绪易放大等原因,2012年股市走势却与我国经济基本面整体相应:去年前3季度,GDP增速一路回落,股市走势同样疲软,四季度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及经济发展改革思路被市场了解,以及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轮廓逐渐清晰,股市才从1949点开始上演绝地反击。

沪指的这种走势也在告诉我们,虽然以往的股市走势并未及时鲜明地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股市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会越来越紧密。

对发展贡献毋庸置疑

说起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许多人会难以抑制地想起“圈钱”这两个字。自打我国资本市场诞生那天起,似乎便和融资结下不解之缘。统计显示,1990年至今,国内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和定向增发等方式,从投资者手中融资近5万亿元,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同期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2万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普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也就是说,其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6万亿元。融资数额与分红数额的极度反差,让我国股市长期戴上了“圈钱”的帽子不能自拔,也迫使投资者只能短线炒作,火中取栗,这也是股市饱受投资者诟病的主要原因。

然而,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正是有了股市,国内实体经济才能在资本市场的大力扶持下加快成长壮大。

首先是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攻坚之际,很多国有企业都面临“产品有市场、生产无资本”的窘况。正是股市的出现为国企改制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企改制逐渐理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转移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金融业。面对复杂的金融业改制难题,特别是改制需要的巨大资本,股市再次做出重要贡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人寿、平安集团等一大批金融企业从此得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不断做强做大。而金融业的稳定也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股市—金融业—实体经济”之间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和相互支撑发展关系,这其中,股市的贡献可谓居功甚伟。

就拿如今实体经济中十分抢眼的房地产业来说,国内四大龙头地产企业万科、保利、金地、招商全部是上市公司,都获得了股市的巨大支撑,也给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因此,股市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看好未来市场机遇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为期盼的还是通过投资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我们无法妄言未来中国股市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但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国经济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市场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股市监管更加完善,中国股市对经济走势的反应会更加灵敏。

从监管部门角度看,为了确保下一个十年股市的健康发展,这两年做了许多基础性制度建设工作。一是针对以往个别上市公司伙同财务审计公司进行财务数据造假的事实,加强对财务审计公司的监管,对合伙造假者坚决予以红牌罚下。比如近期披露的对绿大地造假的最高级处罚,向所有上市公司明确表明了监管部门立场。二是针对二级市场存量资金不足的状况,积极吸引国内外合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例如引入RQFII制度、吸引住房公积金入市等等。三是大力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让价值投资者有钱可赚,而不是像以往依赖短线炒作获取差价。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更多注重民生,特别是随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逐步实施,下一个十年,中国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投资者的回报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