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在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89个,博物馆2838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75个,文化馆3286个。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各地博物馆、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展览,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天津图书馆新馆节日期间照常开放,作为这里在蛇年的第一位读者,天津农学院的大四学生杨青说,“春节在图书馆看书充电,感觉格外有意义。”在首都博物馆,大厅里展示的剪纸风格的十二生肖雕塑生动喜人,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吉祥——对幸福的憧憬”专题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由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景观墙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与2011年相比,我国博物馆数量净增267个,公共图书馆净增50家,文化馆净增10家。在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5个主要方面中,投入最多的便是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不仅“建了起来”,而且“用了起来”,并日渐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
节后刚上班,河北柏乡县广电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又开始走村串户,检测信号了。在柏乡刘家场村,村民贾小够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家里拆下了“大锅”、安上了有线电视,已可以收看几十个电视频道的节目。而在过去,她家最多只能收到两个频道。“这真是喜事!频道多了,节目更清晰。”她说,“我这心里可得劲儿了。”
柏乡县已成为邢台市首个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的县。和这里一样,全国许多地区都把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办,并加大投入。据统计,至2012年末,全国各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有2579座;有线电视用户2.14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2012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从2011年末的97.1%上升到97.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也从2011年的97.8%提高到98.2%。
信号覆盖范围日益广泛的同时,节目制作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共生产电视剧506部17703集,电视动画片222838分钟,故事影片745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48部。农业种养类科教节目很受欢迎,也为广大农民的勤劳致富架起了一座座“金桥”。
广播电影电视是城乡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透过“统计公报”的数字,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努力。而近年来一系列精品工程的稳步推进,更使我国文化市场开始了由“求产量”到“求量质齐增”的升级转变,更多优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得以问世。
2月26日,在北京图书大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专柜前,围着许多聚精会神选书的读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在大厦各类销售专柜中,该专柜的书籍颇受读者青睐。“我喜欢看小说,本想买两本回去看,可书店里书多啊,一下子挑花了眼。”60多岁的张伯山老人边看边告诉记者,“专柜的书都是被选出来的。从里面挑上两本,应该错不了。”
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出版各类报纸476亿份,各类期刊34亿册,图书81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0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662万卷(件)。其中,图书出版量比2011年增加了约4亿册(张)。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建设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职责。文化市场的潜力还将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文化惠民的初衷却始终不会动摇。我国将继续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同时,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也将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进而持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张永新说,“我们将着重把固定设施、流动设施、数字文化阵地建设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使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