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占大头,农民占多数。近年来,宿迁市把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大力实施扩量提质、龙头腾飞、循环示范、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提升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在农业现代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很有研究价值。
一是突出扩量提质工程,着力提升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特色。这些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水稻“四改”作为主攻重点,有效提升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和特色化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和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园区建成核心区23.8万亩,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50个;形成了沭阳“花木、生态鹅”、泗阳“生猪、食用菌”、泗洪“奶牛、优质水产”、宿豫“肉鸡”、宿城“设施蔬菜”等特色规模板块。
二是突出龙头腾飞工程,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非常重要。这些年,宿迁市按照“培大龙、壮小龙、育新龙”的工作思路,以外引内培为抓手、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载体、完善市场体系为依托,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加大外引内培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招商政策,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5倍记入招商实绩,激发了各部门开展农业招商的积极性。中粮肉食、双汇集团、广东温氏、蒙牛乳业、天津宝迪、瑞克斯旺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宿迁。201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招商24.8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2个。同时,深入实施“四扩四提”工程,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已拥有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多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1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4家、市级129家。宿迁运河湾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按照“完善功能、健全配套、创新机制、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目前,全市启动建设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个,入驻企业43家,年销售额240亿元。
三是突出循环示范工程,着力提升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导向。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多年来,宿迁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开展“循环产业年”活动,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构建具有区域主导产业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主要措施有三:一个是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大力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活动,全市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园15个,全省领先。一个是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旋切机、固化机、打捆机等机具,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秸秆发电、固化利用、收储利用、食用菌栽培、草袋编织等方式,多渠道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一个是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积极探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重点推广“猪(牛、鸡)—沼—电—菜(鱼)”、“猪(牛、鸡)—有机肥”等循环发展模式,以及发酵床养殖等新技术。据统计,该市2012年夏粮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
四是突出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提升现代生态农业的产业高度。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这些年,宿迁市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和完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表现在加快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三新”推广工程3个方面。在良种培育方面,加快推进瑞克斯旺育苗中心和宿迁农科院育苗基地建设,启动建设荷兰绿港世界中纬度育苗中心、中粮肉食种苗繁育中心等;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大力开展校企、院企合作,先后建成2个省级区域特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30个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推广方面,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集成与推广力度,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温控湿控设备等先进适用技术已普遍使用,一批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的设施装备和生产技术相继引入。
宿迁以农业“四大”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法,具有一定普遍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这两大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两大“拦路虎”。宿迁的农业“四大”工程,说到底针对的就是这两大问题。前不久,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农业现代化进行深入部署,各地应努力汲取有益经验,根据本地实际,切实抓住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在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