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区域产业链
四川省第一个打破市域界限、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的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主要发展汽车配套制造业,为成都和资阳两地的汽车产业提供整车零部件。
“在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招商中,成都的带动优势非常明显,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招商案例就是长春一汽四环恒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落户。”园区管委会相关责任人介绍说。由于区域邻近、产业关联,落户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成都华涛汽车塑料饰件有限公司为一汽大众提供零部件配套。“我们接手了一汽大众新捷达、新速腾等一汽大众成都车型的零配件生产,随着一汽大众成都工厂产能的释放,配套必须同步跟进。”成都华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光平表示,公司一期项目已经投产,可实现各类汽车塑料零部件48万套,年产塑料进气管120万套。由于项目一期生产形势看好,二期84亩也将启动建设。
依托成都的强大带动力,目前,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完成100平方公里的概念规划、1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详细规划及50平方公里的产业功能布局规划,累计投资35亿元。园区已签约工业项目达61个,协议资金102.9亿元,到位资金16.1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5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
毗邻成都的眉山市也成为四川省内区域合作的第一梯队成员。与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样,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签约引进了林德气体(香港)有限公司气体生产供应项目等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十个。
“经过几年实践,成都与周边市州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区域共赢的局面。”成都市经信委主任何礼说,随着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域内“集群布局”、“成片发展”成为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大趋势。
互利共赢分“巨单”
主导区域经济合作的两大链条产业链、资源链,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产生了巨大效应。对于合作的各方而言,产生的“巨单”该如何分配呢?成阿工业园是惟一设在成都的合作园区,由成都市和阿坝州合作打造。“2013年,园区预计将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阿坝州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阿坝按6︰4的出资比例组成投资公司。区域合作不是简单帮扶,而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
如果说成都经济区圈定的是成都的经济腹地,那么天府新区就是经济区的“心脏”地带。自开工建设以来,天府新区像一个强力的磁场,吸引着众多项目和企业入驻。
“自四川提出构建成都经济区以来,成都经济区发展生机勃勃,既形成了成眉、成资等‘点对点’合作,也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1+7’区域经济合作区。”四川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多极支撑”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成都经济区由“1+7”扩容至“8+3”,成都担当四川全省“首位城市”的责任更加重大,在产业方面则要发挥主支撑的功能。
针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成都已编制相应发展目录,制定出技术路线图,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变,主动引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