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常出差旅行的人对“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业”怎么看——
共识基本形成 步骤仍要细化
本报记者 亢 舒

本报推出“一次性用品退出酒店业为何难”系列报道之后,引起了一些读者和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共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田坤说,这个话题选得好,也值得推动,一次性用品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一次性用品该不该退出酒店业,跟经常出差的人关系很密切,一旦退出,将面临着习惯的改变,出差成本的变化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经常出差的读者,请他们讲对此事的看法。

减少浪费 加强环保

某部委有驻外经历的公务员郭雨告诉记者,一次性用品的确挺浪费,放在面盆旁的一次性用品,我们有时不需要,不拆开包装,一旦这些用品的纸壳外包装上溅水,服务员都要更换。建议借鉴国外的做法,不摆放在客房里,需要的话找服务员要。

江苏常州安擎机械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毛征宇经常要到各地出差,出国也很多。他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酒店都提供一次性用品,确实很浪费,然而“一刀切”退出酒店似乎很困难。他说,国外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很少,突尼斯没有免费一次性用品提供。在巴西,即便是很高级的四五星级酒店业都没有一次性牙刷、拖鞋、梳子提供。这说明减少或取消“一次性用品”还是有可行性的。

某电信运营企业的李军告诉记者,他出差都是自己带洗漱用品。在他看来,经常出差的人可以购置旅行套装,里面包含的用品都是小包装,也不会带不上飞机,既环保也不浪费。

私企高管冯丽荣说,除了一次性拖鞋其他我都不要,强烈建议酒店少用塑料包装,必须提供的用品,也要改用纸质包装。

蓝色光标公司的张莹认为,毛巾和牙刷等可以自带,能减少浪费。光明日报的郭丽君说,洗发护发用品会自己带,因为发质不同,香皂拖鞋如果不提供会感到不便。也可以有偿提供或按需提供,“一刀切”不可行,特别是大家现在已经形成习惯,还需引导。

建议出台行规

国家审计署的茅东萍说,可以借鉴国外酒店的做法,区分经济型酒店和豪华酒店,从而采取不同做法和评价标准。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要在价格中体现优惠。

华为公司的蒋安琪认为,取消酒店免费一次性用品利大于弊。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所有降低用户体验或品质的选择都会比较冒险,只有把取消一次性用品变成必须遵守的行规才能积极推进。鼓励差旅一族携带随身用品,也可通过付费购买的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某国内研究机构工作人员李宁说,如果取消,一定要在价格上有所体现,否则吃亏的是消费者。

李军说,旅行者有可能因匆忙或不便的原因不随身携带,酒店可备用一些。应该通过收费的方式对民众的环保习惯加以引导。也要注意这不能变成酒店牟利的新工具。

私企职员孔颖认为,现在提供一次性用品是酒店的服务标准,所以越是高星级酒店,提供得越多,造成的浪费越大。建议为用品贴上环保标签,住多晚的客人可以使用一套洗漱用品,需要更换时再提出要求,并在房费结算时给予一定优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