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8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唐电信集团的“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年磨一剑。回顾TD-SCDMA从一个技术标准到产业化,再到成功商用的过程,大唐电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真才基颇为感慨,“TD技术和产业的成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典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组织大规模的协同创新,带给我们史无前例的科技自信。”
TD-SCDMA是由大唐电信集团代表我国提交国际电信联盟并获批准的3G国际标准,2000年正式通过国际电信联盟认证,与美国提出的CDMA2000和欧洲提出的WCDMA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
如今,我国TD-SCDMA技术不仅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得到认可,还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及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据工信部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3G用户数2.3亿,其中TD用户达到8786.6万户。这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的TD技术已经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并成为我国3G发牌后发展用户数量最多的3G网络。
“在TD-SCDMA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艰辛其实还在于身处高科技、完全开放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我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条件下,如何在实现系统性、原创性TD-SCDM国际标准产业化。”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项目总工程师陈山枝有感而发。
打硬仗还得靠团队合力。为了加快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2002年10月30日,大唐电信集团发起的TD-SCDMA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10年里,TD-SCDMA产业联盟的成员企业由最初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90余家企业,带动300多家企业深度参与,覆盖从芯片制造到系统设备、仪器仪表,再到软件、手机终端等上下游的全部产业链。在联盟内部,大唐电信集团不仅没止步于制定标准,还率先推进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开放国家级实验室,让社会上的终端企业免费参与测试,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早期进入TD产业的门槛。
为了提高持续创新能力,联盟还与国内20余家高校、院所在TD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我国的TD产业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覆盖产学研用、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此,两院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陈俊亮认为,“TD的产业化解决了我国多年来跨多学科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难题,彻底改变了1G和2G时代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国计民生。2006年起,尽管还存在系统、终端等产业链不成熟等诸多障碍,大唐电信逆势而上,联合中国移动在全国多城市开展大规模TD网络建设和试点。
在大规模试验的基础上,随着2009年我国发放3G牌照,TD技术拉开了正式商用的大幕。为了更好地推广TD技术,2009年中国移动提出“不换卡、不换号、不登记”等一系列TD和GSM网络融合的方案。正如许多业内专家预测一样,“三不原则”策略盘活利用2G的号码资源和TD-SCDMA网络资源,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和沟通服务,提高了用户黏度。据统计,发放牌照当年中国移动发展TD用户就超过了500万,之后用户数量连年居于3大运营商3G用户之首。
经过4年的商用建设和运营,TD产业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终端方面,目前TD-SCDMA终端款数已达1096款,销量超过6000万部,除众多国产品牌外,HTC、摩托罗拉、三星等主流国际品牌也都推出TD-SCDMA标准手机,形成与其他3G制式手机达到“同质、同价、同时”的成熟标志。
着眼未来,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TD-LTE在全球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大唐团队正加速在4G通讯领域的布局。2012年1月18日,由大唐电信集团提出的4G标准TD-LTE-A(后续长期演进)正式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审议,与FDD LTE共同被国际电信联盟确立为两大国际4G标准。并且由大唐电信集团提出基于TDD的LTE-Hi技术,目前已成为国际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正式项目。
如果没有TD-SCDMA在中国通信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国主导的新一代4G标准。熟悉TD产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评价说:“正是TD-SCDMA大规模商用网络建设与运营的成功,推动TD-LTE-Advanced入选4G国际标准,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基础工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