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王 微

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应抓住主要矛盾,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相关政策间的衔接与协调,核心是推动其加快向合格市场主体转变,不断增强规模实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这为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历“开展试点、积极探索”、“扩大试点、由点到面”、“加快推进、全面展开”3个发展阶段,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国共核销事业编制17.2万多名,共注销事业单位4300多个。改革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伴随国有文化单位逐步完成由事业到企业的身份转换,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正从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向促进转制后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转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事业管理体制影响,部分国有文化企业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体制机制上尚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业态单一、规模偏小,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经营理念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相关政策间的衔接与协调,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向合格市场主体转变。

第一,积极开展联合兼并重组。国有文化企业大多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起点低、底子薄,仅依靠自身积累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加快现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内部整合、资源重组,简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战略管理、资本运作、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文化企业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下一步应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重点,通过推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分权制衡的体制机制,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出资人、经营者、管理者职责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主要来自于文化创意人的创作灵感即创意,而创意受创意人的主观影响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国有文化企业受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影响更大。要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推动建立用人、考评机制,加快市场化选聘人才步伐。

第四,加快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针对部分国有文化企业管理者既“动力不足”又“制衡不足”,既“激励不够”又“约束不力”的问题,要加快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和职工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企业内部约束、法律约束、审计约束、管理者自我约束等途径,不断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度。

与此同时,提升国有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外,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十分必要。比如,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运用政策手段逐步破除地域壁垒、行业壁垒,促进文化资本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等等。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